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HTML5 canvas tag.
  •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 迎接党的二十大暨学校第十一次党...
  • 中国海洋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网...
  • “奋进之笔”专题网站
  • 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
  • 海大文化小客厅
  • 八关山下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 新海大人
  • 中国大学生在线
  • 中国海洋大学形象识别系统
  • 奔向你的世界
  • 回澜阁第88期
    回顾学校留学生教育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1924年,学校创立之初便招收了来自南洋和朝鲜的9名留学生。1960年,学校招收首批来自越南的本科留学生。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快。2012年,学校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2013年,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教育部全面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随着来校留学生数量稳步增长,留学生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与全球科教发展与时代进步一道,展现了国际人才培养的不同方面和重点领域。 从“合作”到“共生”,高校国际合作进入新时代,国际化战略迎来新的历史起点。2014年,学校建校90周年,70多位来自国内外顶尖海洋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的一流学者聚首青岛,达成《未来海洋青岛共识》; 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行列。
    阅读全文>>
  • 回澜阁第87期
    2023年7月,教育部公布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高等教育首次将研究生教学成果奖单独设立、单独评审,共147家单位的284项研究生教育成果获奖,其中,全国外语学科评出4项,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原院长、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杨连瑞教授领衔的“基于价值引领的外语学科‘五协同’育人模式创新与实践”荣获二等奖。荣誉背后,是团队成员及老师们十余年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科研一线辛勤耕耘,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育人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使命担当与无私坚守。 在我国第39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参与该项目的团队成员,听他们讲述扎根中国大地,坚守育人初心、创新教学理念、招揽国际名师、深化科教融合、打造一流学科,培养有“底色”优秀外语人才的不平凡历程。
    阅读全文>>
  • 回澜阁第86期
    “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和团队的充分肯定,也属于我的单位,属于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 6月20日,山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济南召开,2022年度省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包振民表示,“我有两个愿望,一是希望一艘艘满载山东培育的优良品种的养殖工船游弋在东海、南海和大洋远海;二是希望老百姓的餐桌上摆满我们养殖的名贵海鲜。” 40年来,包振民心怀“国之大者”,潜心“蓝色种业”研究,以让海水养殖产业旺起来、养殖户的腰包鼓起来、老百姓的餐桌靓起来为己任,持续创新,勇攀高峰,矢志打赢“蓝色种业”翻身仗,夯实粮食安全“压舱石”。
    阅读全文>>
  • 回澜阁第85期
    “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新时代青年提出殷切希望。在中国海洋大学,有这样一群有理想有担当的热血青年,从1932年起就用爱国情、报国志影响和激励着一代代海大人,他们就是学校历史最悠久的社团——海鸥剧社。 九十年前,红色“海鸥”从历史深处飞来,以弘扬爱国主义、振兴中华为己任,播撒下革命的星星火种;到今天,新时代“海鸥”翱翔在传承红色基因、传播话剧艺术的天空,以活跃的艺术创作与表演实践展示青春风采、践行爱国初心。海鸥乘风勇逐浪,心怀家国振翅飞!
    阅读全文>>
  • 回澜阁第84期
    “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未来更精彩,那就选环境学科;如果你想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那就选环境学科!”高会旺教授在讲授“环境学科导航讲座”时常常这样启发学生。自他从老一辈手中接过环境学科的接力棒,一晃就是20年。 二十年风雨兼程,二十年春华秋实。从最初的“三无学院”,到目前成为有国际影响的海洋环境人才培养和创新研究基地,中国海洋大学环科人用智慧、勇气和毅力,闯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阅读全文>>
  • 回澜阁第83期
    12月8日,在青岛市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海洋大学“筑峰人才工程”特聘教授(第一层次)、博士生导师崔洪芝从青岛市委书记陆治原手中接过了2021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荣誉证书。 “能够获最高奖,我感到万分荣幸。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和团队的高度肯定,也是对我所从事的新材料领域的高度认可。我们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主战场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样的荣誉和奖励给我们更多的是鞭策和激励。”多年来,崔洪芝一直坚持以应用导向牵引科学研究,以基础研究的突破促进技术创新开发。
    阅读全文>>

特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