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听取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关于海洋药物研发情况的介绍。总书记指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管华诗说,自己的梦想就是打造中国的“蓝色药库”。总书记表示:“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早在1985年,管华诗带领团队研制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新药--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藻酸双酯钠(PSS)。自此,中国海洋大学的海洋药物研究领域逐步发展成为完整的科学研究体系。2010年,由中国海洋大学申报、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领衔完成的发明项目“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糖库构建)与应用开发”,该项目构建了国内...
    2022-04-07748
  •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鸟瞰图本站讯中国海洋大学牵头驻青海洋科教单位筹建了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简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常务理事单位。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于2013年12月获得科技部批复、2015年6月试点运行。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定位于围绕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国家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主线,着力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海洋科技发展趋势建有10个公共科研平台,如海洋高性能计算与系统仿真平台、深远海科学考察船共享平台、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等。2018年6月...
    2022-04-06918
  • 一、我国新型深远海综合科考船“东方红3”船正式入列校长于志刚(右一)为“东方红3”船授旗2019年10月25日,在中国海洋大学95岁生日当天,学校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东方红3”船正式入列“东方红”系列科考船队。“东方红3”船是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注入了学校几代海洋科学家、教育家、工程技术专家在海洋科学考察和研究领域中积累的半个多世纪的经验和智慧;承载着我国几代海洋科技工作者拥有世界一流科考船的梦想;彰显了我们中国海大人和船舶设计单位、船舶建造单位,以及众多专业技术产品研发单位精诚团结,共同把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凝练成强国精神的力量。“东方红3”...
    2022-04-061290
  •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辛奋斗。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海洋大学勇担脱贫攻坚使命,以科技扶贫,以教育扶志,与云南绿春,西藏那曲、拉萨,山东临沂等多地人民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回味悠长的情谊之歌。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
    2022-04-061045
  • 在我校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学生,以数学零分、国文九十八分的成绩考入,毕业时又以《烙印》和《罪恶的黑手》两本诗集奉献给广大读者,成为上世纪30年代中国诗坛的新星。他,就是被誉为世纪诗翁的著名诗人、散文家臧克家。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1930年6月,国立青岛大学成立,臧克家参加了国立青岛大学的入学考试。在考试中,臧克家数学交了白卷,语文有两道考题,一道是《你为什么报考青岛大学》,一道是《杂感》。臧克家两道都做了。他在《杂感》里,只写了三句话:“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中文系主任、诗人闻一多教授从这首杂感里,看出了臧克家所蕴积的文学素养,便判给他98分的高分...
    2022-04-051560
  • 在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的东北角,有一树木葱茏、花影扶疏的美丽而幽静的院落,一栋坐北朝南的玲珑壮观的二层楼房,红瓦黄墙,分外引人注目。这就是驰名岛城的“一多楼”。楼前建有一座花坛,正中竖立着闻一多的半身大理石雕像,座上的碑文是由他的学生、著名诗人臧克家撰写的。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是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作为诗人,他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了诗集 《红烛》和《死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为战士,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他“走下楼”  来,投身于爱国运动,并为之悲壮殉身;作为学者,他是一位独步古今的国学大师,其研究范围涉及楚辞、唐诗、乐府、古代神...
    2022-03-301824
  • 又到樱花盛开时。此时正是海大园最美的时节:一丛丛、一簇簇,粉红色、纯白色、淡绿白色的樱花竞相开放,如烟如云,似雪似锦。片片花瓣随风荡,袭袭馨香满园飘。远可观可赏,如一片彩云,如仙女巧挽发绺;近则可品可读,三五朵花蕾排成伞状或者雪花状,间以嫩嫩的绿叶,如婴儿一般安详而纯洁,美得令人不忍呼吸,任凭缕缕思绪在花瓣中飘飞,婉转迤逦,化为永恒。世间樱花何其美,海大樱花更芳菲。一代又一代的海大学子对樱花情有独钟,而最早的非罗荣桓莫属。  在中国海洋大学档案馆里珍藏着一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共和国元帅罗荣桓青年时代在这里读书的珍贵照片:戴着近视镜、身着学生袍的罗...
    2022-03-281751
  • 私立青岛大学是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首任校长是高恩洪先生。高恩洪(1875—1943)山东蓬莱人,字定庵,亦作定安。上海电气测量学堂毕业,后留学英国皇家学院。1922年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代理教育总长。1943年病逝于北京。  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青岛主权后,将青岛开放为国际商埠,这个时候,青岛已经成为北方著名的港口,发达的基础设施,无可比拟的自然环境,引发了北洋政府、社会贤达和文化界有识之士的共同期盼:青岛应该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点,在青岛创办一所中国人自己的大学。  1924年4月在吴佩孚保荐下,高恩洪出任青岛胶澳商埠督办。高恩洪到职后,深感青岛“为东南要区,沿海重镇”,“于此设立大学,发展文化最为相宜”,“即可承继...
    2022-03-121776
  • 还记得,2004年秋天的海大鱼山校区,学苑餐厅免去了带饭盒的就餐,统一的饭盘里盛上热腾腾的饭菜,在当时还是心里有点儿小欢喜的体验。开学季,一群穿着海军迷彩服的新生涌入,让同为校园新鲜人的在职博士不由得喟叹流年经过。风清扬,桂香飘。新教台阶下,是鱼山校区信息总汇的三角地。10月的校庆,在一张张海报中揭开帷幕。那年那月的25日,操场上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仪式,彩球飘舞,红旗猎猎,错落有致、色彩明丽的信号山是立体又唯美的背景板,远处依稀可见的海景恰如画卷留白,青花恬淡。听山大校长致辞中道出“山与海的情谊”,倍觉这个校园走过了漫长岁月,可华年依旧青春。与十余位全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相聚鱼山校区逸夫馆,听他们纵横...
    2022-03-08891
  • 10 月 25 日是中国海洋大学校庆日。这所近百年的高等学府发展历程经历了私立青岛大学、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青岛海洋大学等不同办学时期,校庆日几经嬗变。校庆日,又称学校成立纪念日,通常以学校首次开学典礼日期、学校成立庆典日期、上级批准学校成立日期或合并成立新学校日期等来确立。本文试就中国海洋大学校史上不同时期的校庆日(成立纪念日)和有记载的校庆日正日及前后的相关庆祝(纪念)活动作一梳理回顾,以清晰呈现学校在曲折中发展前进的沧桑与厚重。私立青岛大学成立纪念日:首个开学典礼正日1924 年 10 月 25 日,首届学生入学后月余,私立青岛大学在本校大礼堂补行开学典礼。当天,私立青大校门...
    2022-01-265724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