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反日救国会”到“抗日游击队”

——校史上的抗日救亡运动纪事

作者:纪玉洪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5-09-13

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首次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在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洪流中,在海大园里,师生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壮的历史赞歌,成为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9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铭记历史,维护和平,勇毅前行。

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1931918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面对日寇的侵略,国民党政府“抱不抵抗主义”,促使日本帝国主义更加无所顾忌地用武力大规模进攻中国。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空前的民族觉醒,抗日救亡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中国共产党则率先高举武装抗日的旗帜。同全国一样,国立青岛大学师生愤然而起,纷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中。

站在当下,回首那段校史,我们须先把目光聚焦到国立青岛大学反日救国会上,那是一个值得后人牢记的抗日救亡组织,那是一群令人敬仰的人。

1931101月晚,国立青岛大学反日救国会成立大会召开,大会选出包括校长杨振声在内的15人组成执行委员会,1931级教育学院学生李仲翔(后改名李林,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主席。根据会议决定,即日发电京粤,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集中精力,一致对外”。随后,反日救国会成员纷纷上街宣传,揭露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号召抵制日货,募捐支援东北义勇军。反日救国会还致电张学良将军,主张国内团结、对日宣战,后得其复电:

江电敬悉。强邻暴行,耻大辱深,爱国挚忱,至为钦佩。守疆有责,敢惜捐躯,拜领箴言,倍忍共勉。特复。张学良庚。

193110月出版的《国立青岛大学周刊》刊发了《本校反日救国会成立》的校闻和《国立青岛大学反日救国会组织大纲》。

10月下旬,“国联”作出决议,要求日军在1116日前撤退到南满铁路区域内,遭日方拒绝,反而于11月初大举进犯黑龙江。东北军将领、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奋起抗日。闻讯后,反日救国会于1116日召集会议,作出电慰马占山的决议,电文如下:

倭寇肆侵,义师奋击,敌人惊撼山之难,国家倚长城之重,杀敌前驱,赖将军之勠力,奋臂后援,实薄海之同心,共仰忠贞,坚持到底。

同时,反日救国会还电请国民政府“速派援兵急施接济”;并通电全国,“望全国各界,一致声援,联电当局,共为请命”。

东三省日军之暴行益烈,引起广大大中学校学生对国民党当局奉行的“不抵抗主义”的强烈愤慨,10月起上海等地的学生陆续赴南京请愿。121日,国立青岛大学反日救国会组织179名学生南下南京请愿,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团结抗日,收复失地。

193112月,国立青大学生南下请愿途中

毫无疑问,彼时时局,请愿学生之爱国热忱是真挚的,其行为是正当的,发出的怒吼汇聚到青岛乃至全国抗战的洪流中。

一只“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掠过惊涛骇浪飞来啦。

国立青岛大学学生南下抗日请愿失败后,学校中共地下党组织决定通过文艺形式宣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春,在“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青岛分盟基础上,成立海鸥剧社。

俞启威、王林和崔嵬被后人誉为“海鸥剧社三杰”,对剧社的成立与发展居功至伟。俞启威(后改名黄敬)1930年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1931年考入国立青大物理学系,入校后便与“剧联”领导取得联系,促成成立“剧联”青岛分盟,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王林(原名王弢)是1930级外文系学生,19319月任中共国立青岛大学党支部书记,海鸥剧社成立后,担任首任社长。崔嵬曾于1930年考入赵太侔创办的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戏剧艺术,1931年成为中文系旁听生,1932年加入“剧联”青岛分盟。

剧社成立后,赶排了两出话剧《月亮升起》和《工厂夜景》。1932528日,在学校小礼堂第一次公演,就“颇得观众赞美”。前者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色彩,后者则反映了上海产业工人的反抗精神。两出话剧切中时政,自然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忱,很多同学从只顾读书的书生变为抗日救亡的积极分子。

《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630日,中共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文艺新闻》以此为题,对演出予以热情赞颂。文章评论道: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青岛,海鸥剧社以戏剧为武器,预报了革命的暴风雨。他们的声音,是黑暗中的警钟!

19327,国立青岛大学被“整理”,王林遭到国民党追捕,海鸥剧社暂停活动。9月,国立青岛大学更名为国立山东大学,俞启威重返青岛,继王林之后担任学校中共地下党支部书记。几经挫折,以俞启威、崔嵬、李云鹤、杜建地等为骨干的海鸥剧社重获新生。当年秋,剧社在校内外演出了《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SOS》《婴儿的杀害》等话剧。

1932年冬,一个抗日题材的话剧剧本《放下你的鞭子》从上海传到青岛。俞启威提出,把它改编成街头剧下乡演出,宣传抗日,唤醒人民。他认为:到崂山去,既是为农民演戏,也是查看地形,还可以在山里建立抗日武装队伍。崔嵬将其改编成适宜于农村街头演出的形式,剧名也改为《饥饿线上》。1933年正月初二的早晨,俞启威、崔嵬、杜建地、李云鹤、王苓菲、赵星火、梁桂珊和李秀英等八人带着简单的服装道具深入崂山,用当地方言为农民演出。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编纂的《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之一《大帅崔嵬:崔嵬传》详细记述了海鸥剧社到崂山演出的情景。书中写道:

抗日话剧《饥饿线上》,尽管准备时间仓促,排练尚显生疏却因为贴近生活、直面现实,把那一天的演出推向了高潮。杜建地、李云鹤饰演卖艺父女,崔嵬扮演冲上台去阻止父亲鞭子的热血青年。三个人把观众紧紧抓在戏里,或唏嘘、或痛骂,一颗颗久已麻木、认命的心被激起奋争的波澜。

海鸥剧社演出抗战街头剧《饥饿线上》

戏结束了,演员还未及卸妆,许多老乡就把瓜子、花生、青萝卜干、年糕等塞到他们手里……

尽管随着1933年夏俞启威被反动的国民党当局逮捕(出狱后离开青岛去了北京),海鸥剧社再次停止活动,但这只“预报了暴风雨的海鸥”在学校抗日救亡运动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深深地植入了学校的红色基因中。

“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日寇在侵占东北后,又将魔爪伸向华北,北平学生发出了上面的怒吼。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81日发表著名的《八一宣言》,明确指出停止内战、共同抗日。129日,在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向国民党北平当局请愿。

闻听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国立山大学生群情激昂,于1218日成立学生抗日救国会,推举王广义等21人组成执行委员会。会后,学生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宣传抗日,并电慰马占山将军英勇抗战,电请中央速派援兵,呼吁全国声援。半个月后,学生抗日救国会又召集青岛礼贤中学、文德女中、市立女中等校部分学生在学校大礼堂召开会议,成立青岛市大中学生联合抗日救国会。青岛当局闻讯后,派出保安队前来“戒备”。

走出校园,向广大民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国立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在谋划着。

这一天终于来了!193627日是我国传统佳节元宵节,青岛市举行青岛港三号码头落成典礼,晚上在栈桥燃放烟火,海边人山人海。国立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组成宣传队在人群中发表演说,散发传单,介绍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动军警强行驱逐演讲学生和在场群众,并毒打了与之争辩的学生,当场逮捕王广义等六名进步学生。在狱中,学生坚持斗争。半月后,慑于社会各界压力,六名学生被释放。赵太侔本想息事宁人,然连遭上级苛责,青岛又以收回校舍相威胁,不得已通过校务会议,以“行动逾轨,破坏校规”为由将六人开除学籍。32日,学生罢课后,赵太侔立即电告教育部。34日,教育部电令“以严厉手段处置山大学潮”。学校立即公布教育部的电令,并发布关于开除六名学生学籍的布告,引起学生更大义愤。35日晚,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匆忙从济南赶赴青岛,与青岛市市长沈鸿烈会商后认为,要遵照教育部令,“派警强制执行”。38日晨四时,青岛市军警500多人进入学校,将第四校舍包围,破门砸窗入室,搜查学生代表及被强令退学的学生,打伤部分学生,当场拘捕32人。当天校方作出勒令13名学生退学的处罚决定。310日,教育部督学孙国封到青,多次到公安局召集在押学生训话,要求学生答应复课,遭到拒绝。后经与何思源、沈鸿烈磋商,孙国封作出最终调解意见:“囚禁的学生全部释放;13名勒令退学的学生改为留校察看,但先前开除的六名学生不能复学;赵太侔向教育部提出辞呈”。

19363月,国立山大被捕学生出狱时合影

45日,抗日救国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廷荣懋任执委会主席。之后,抗日救国会根据不适宜举办大型活动的现实,为了积蓄力量,采取组织时事座谈会、读书会、歌咏队、演剧队、学术研究会以及世界语学习班等小型团体活动,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从事抗日救国活动。

抗日救国会一直关注着抗日战局的变化,193611月,绥远抗战爆发,傅作义率部取得百灵庙大捷。消息传来,国立山东大学学生抗日救国会立即召开大会,组织绥远抗敌后援会,发电报慰问,声援前方抗敌将士,并在全校师生中募款1500元汇往绥远。年底学校派师生周学普、吴綪、马骏、黄丽婤四人,前住绥远慰问前线战士。

一二·九运动高潮后,为延续革命火种,中共北平地下党和学联领导人黄敬、蒋南翔等组织“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农村宣传抗日。19361月,宣传团第一、二团成立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2月正式定名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成为党领导全国青年抗日救国的外围组织。

上海同济大学学生李欣因参加一二·九运动被开除,遂奉上海市团组织指示,于19368月考入国立山东大学工学院。9月,李欣、王冠仲等秘密联系国立山大、铁路中学、文德女中部分进步学生,在鱼山路6号召开青岛救亡同学会成立大会。会上,李欣传达了“民先”章程,介绍了“民先”活动情况。不久救亡同学会与北平“民先”总队取得联系,得到其队刊《队的生活》。通过这个刊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获悉时局的变化和抗日救亡运动的动态。

19374月,在青岛救亡同学会的基础上,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国立山东大学区队部(简称“民先”山大区队部),成员有20余人。他们是:李欣、王冠仲、王艺(王良)、吴綪(女)、周仲篪、周璇(周持衡)、章茂桐、单勣(王中)、韩玉树(韩宁夫)、陈振麓、程恒诗(陈汉)、胡家珍(唐棣华、女)、沙霞英、(女)、贾兰英(女)、王华美(丛一平)、蔡国政(蔡天心)、王桂荣(王继川、女)、李凤(李风、女)、狄楼(狄克东)、郁少英、万家蕊等。吴綪、李欣先后任队长。

“民先”山大区队部的成立,为青岛地区中国共产党发展建立武装抗日队伍奠定了基础,聚集起一批骨干力量。19379月,经中共东北军51军工委批准,成立以国立山大党员为主体的中共青岛特别支部,被国民党当局破坏三年之久的中共青岛党组织在抗战中获得重生,李欣任书记,陈振麓任组织委员,王艺任宣传委员。11月,在中共青岛特支的基础上成立中共青岛市委员会,陈振麓任书记,王景瑞任组织部长,李西山任宣传部长,王焕章任职工运动部长,李明海任武装部长,王艺任秘书。市委机关设在北宅埠落小学,成为组建崂山抗日游击队的领导核心。当月,以“民先”山大区队部队员为主组建崂山抗日游击队,陈振麓任第四中队(唯一成立的一个中队)中队长,这是崂山地区由中共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中共青岛市委党史研究院编写的《崂山烽火——回忆我党组建的崂山抗日游击队》评价道:

崂山抗日游击队在崂山地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奠定了武装抗日斗争的思想和群众基础,将青岛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推向第一个高潮。

也是在11月,根据中共东北军51军工委的决定,李欣随中共东北军51军工委书记伍志钢等到达高密,组成中共高密游击队(高密乡绅蔡晋康以抗日名义组建的一支地方武装队伍)工委。其后,“民先”山大区队部队员周璇、吴綪、胡家珍等人相继进入高密游击队工作。193819日,日本陆军第五师团占领潍县,高密游击队转移到诸城。

1938110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青岛崂山海岸登陆。崂山抗日游击队面临日、伪、顽三股反动势力的围攻。为保存革命力量,同时集中优势打击敌人,崂山抗日游击队于1月底奉命分三批转移诸城,与中共高密游击队工委掌握的抗日力量会合,组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高密游击队第四中队。中共青岛市委与中共高密游击队工委、诸城临时县委合并,组成中共鲁东南工委,伍志刚任书记,李欣、陈振麓、王艺等10人任委员。

崂山抗日游击队队员在侦察地形

19382月,中共鲁东南工委根据中共长江局的指示,带领以“民先”山大区队部队员为主组成的高密游击队第四中队108人,冒着大雪奔赴徐州,由中共长江局分配到东北军第57军万毅部和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工作。后来,李欣作四言诗《一百单八将赞》赞之: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把菜刀,传为美谈。马恩列斯,数人而已。胆敢宣言,旧制推翻。匕首一方,敢刺秦王。事虽未成,义重泰山。山东大学,青岛发端。革命传统,一线所牵。出狱同志,牢底坐穿。欣然来访,共赴国难。工农兵学,齐上前线。牺牲救国,美名流传。百零八人,个个好汉。抗日歌声,响遍鲁南。呼应胶东,连系潍坊。旁及鲁西,南达苏皖。北去延安,西至确山。革命火种,处处点燃。青萍之末,飓风肇端。微风一动,势不可当。不在弱小,而在坚强。青岛精神,世代相传。至今海尔,响彻瀛寰。骨鲠在喉,不吐不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在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的洪流中,在当时的海大园里还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其他可歌可泣的抗战故事,共同唱响全民族抗击日寇的黄河大合唱。

——1931107日,校务会议扩大会,讨论增加军训钟点、组织青年义勇军和拨助费用等事项,议案全部通过;

——19311010日,青年义勇军举行宣誓式,校长杨振声和理学院院长黄际遇发表训词,“语均沉痛淋漓”;——19311012日,《国立青岛大学周刊》特辟《反日特刊》,刊载有关反日文章,呼吁民众,救亡图存;

——193111月,东北籍学生李云东等13人联合呈请学校准予休学一年,赴北平谒见张治中将军请求从军,校务会议准予他们保留学籍参军。全校师生为他们捐款,举行欢送会,很多同学前往车站送行;

——1932128日,淞沪抗战爆发,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奋起抗敌。2月,学校师生踊跃捐款捐物,并致电声援淞沪抗战将士;

——更有张倬甫、周浩然等师生英勇投身到抗战一线而壮烈牺牲,成为被中国人永远瞻仰的抗日英烈;

……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37年学校被迫停办,杨振声、赵太侔先后长校。公允地说,两位校长都是爱国的,都痛恨日本侵略者,而对于学生自发组织的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的心态是矛盾的,一些做法又是迫不得已的。譬如,1931年国立青岛大学学生欲南下请愿前,国民政府教育部饬令各地教育厅长、教育局长和校长切实负责制止此等行为。126日,杨振声在给教育部部长的辞职信中写道:“惟其行动系激于爱国之热忱,加以惩处,则青年爱国锐气,有挫折之虞;不加惩处,则学校风纪不严,无维系之法。”再如,1932年海鸥剧社成立时,曾邀请教务长赵太侔担任社长,他没有同意,但默许学生在学校演出。校长杨振声在国立清华大学时,曾兼任过学校话剧团导演,也对学生的演出活动采取了默认态度。到了1933年夏天,俞启威被捕入狱,经赵太侔校长奔走、营救,秋天便出狱。

深入梳理那段校史,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校方对学生的爱国行动有所包容和保护,但整体上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一直是在曲折和不屈中前行的,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党当局采取“攘外必先安内”和“不抵抗主义”的反动政策。进一步剖析,我们还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学校的党组织在学校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共国立青大党支部就是在九一八事变后、伴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于1931930日成立的。甫一成立,党支部就积极组织进步学生宣传抗日主张,散发中共中央发表的抗击日本侵略者宣言的传单。此后,国立青大反日救国会成立、国立青大学生南下请愿、海鸥剧社演出抗战剧、国立山大学生抗日救国会成立等,无不是在党组织的影响或组织下进行的,这些组织或活动的骨干大多是党员或进步学生,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国立山大区队部更是直接作为党的外围组织成立的,到了19379月以国立山大党员为主体的中共青岛特别支部成立后,学校一度成为青岛市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校史上那场感天动地的抗日救亡运动,既为中华民族最终完全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贡献,也为我党培养了一大批革命者,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立下了赫赫功勋。

巍巍乎高山,汤汤乎大江。伟大抗战精神,浩然长存!

文章作者:纪玉洪

文章来源:第2299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25年9月3日)

编辑:李华昌

责任编辑:李华昌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