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应对排核污/核污侵水循环 破坏中国海洋生态

作者:丁春丽 苏榕蓉来源:大公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3-09-16 字号:

图:核污水一旦入海将对中国海域乃至全球海洋造成严重破坏。图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研究院专家在海下移植珊瑚。/新华社

不顾国际社会坚决反对,日本政府24日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计划至少持续30年。这一消息不仅在日本引发广泛关注,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科学家和环保人士的极度担忧。有环境生命科学研究学者接受大公报访问时表示,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核素,一旦日本核污水排入大海,被污染的海水进入全球水循环,将为中国及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带来破坏性风险。中国进行远洋捕捞的环太平洋海域以及本国沿海的优质渔场将首当其冲受到核污水影响。国际社会应共同寻找更加安全、可持续的处理核污水的方式,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南宁师范大学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梁洲辅教授向大公报表示,一旦核污水污染海洋,被污染的海水经过洋流或蒸腾作用,进入全球水循环,将严重影响全球饮水安全,也会影响地球的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增加,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本身产生巨大的影响。

  60余种核素 海洋生物遭殃

  台湾海洋大学前校长、主要研究水产动物与环境适应等生命科学的张清风教授表示,此次日本核污水直接排海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起大规模的核污水排放。他指出,一般来说,核污水主要成分有放射性同位素锶、铯、铀等,但通过日本官方声称的ALPS多核素吸附淨化系统并不能将同位素氚彻底清除至达标,另一种同位素碳-14也很容易被海洋生物所吸收,它们带来的慢性危害是实验室根本无法预演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教授王悠解释,核污水中含有60多种核素,这些核素对于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人类健康都存在潜在危害。不同核素的辐射强度不同、半衰期不同,对生物体的影响也不相同。

  对于“ALPS处理水符合安全标准,王悠也提出质疑指氚的半衰期为12.5年,不容易在生物体内富集,因此对生物的影响并不如铯-137、锶-90、钴-209等危害程度大。用这样一种单一核素的含量指示核污水中全部放射性核素的量或者安全程度显然缺乏科学依据。

  张清风指出,福岛大量核污水向太平洋排放后,必将导致放射性核素在排放点附近海域的海洋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富集,不管日本排放污水是采取近岸排放还是远洋公共海域排放,放射性核素将随洋流在北太平洋海域扩散,包括中国大陆、台湾等日本邻近海域都将首当其冲受影响。

  生态环境部部署监测预警

  早前,中国生态环境部在就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布日本福岛核污水处置综合评估报告答记者问时表示,生态环境部2021年、2022年先后组织开展了中国管辖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监测,摸清了目前相关海域海洋辐射环境的本底情况。针对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后的海洋辐射环境监测,生态环境部已经作出部署,如果发现异常将及时预警。

  王悠表示,环太平洋海域有很多优质的渔场,核污水排放将会对渔场的安全产生潜在危害。对中国而言,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能表明中国会在短时间内受到影响,但远洋捕捞以及鱼类洄游均可导致核污水典型核素对中国产生影响。环太平洋海域是中国远洋捕捞的主要场所。而起源于黑龙江流域的大马哈鱼将在北太平洋某海域长成成体后溯河洄游至黑龙江流域产卵,周而复始。这些途径都将是造成核素扩散的有效途径。

新闻来源:2023年8月24日[大公报]应对排核污/核污侵水循环 破坏中国海洋生态




编辑:崔舒高

责任编辑:左伟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