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十年,海大一梦

作者:万山红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3-05-10

在我们人生的刻度上,有多少个十年,屈指可数,而在历史的长河里,十年只是沧海一粟。苏轼曾经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那是时间对爱情的一份追忆;曹雪芹在穷困潦倒的时候坚持著书,才有了后来“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那是时间对艺术的一份馈赠;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以十年为跨度,抒写了命运跟随时代的变迁,那是时间对社会的一份洗礼。十年,既有世事浮沉,又有农夫悲欢,既有鸿篇巨制,又有青鞋布袜。正所谓“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十年,铺就了我们今天的黄金时代。

———电视节目《朗读者》“十年”主题札记

今天,我也想讲一个“十年”的故事。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帆船赛事正在青岛如火如荼举行;我,一个来自南方山城的20岁姑娘,拖着一箱行李,在父母的陪伴下,在中国海洋大学浮山校区门前留下灿烂的合影。从那一刻起,我便与青岛这座城市,与海大这个校园,结下不解之缘。

初入大学,我是好生兴奋,经历过选课上课的一头雾水,手忙脚乱,经历过学生会社团的“百团大战”,每到周末,跑去看一看大海,逛一逛繁华的香港路,日子平静而美好。

2010年,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安排,浮山校区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经济学院整体搬迁到崂山校区,于是,我跟随大部队来到了崂山,当时觉得崂山校区一顿偏远,一阵荒凉,我们成为了入住崂山校区南区宿舍的第一批学生,经历过新宿舍停电停水,暖气漏水等“开荒”工作,最艰难的是,每天从南区宿舍走到北边教学区上课,单趟路程得走二十分钟……

2012年,我大四了,面对人生重要的选择路口,分析过自身的兴趣和优势,选择了保留学籍留校工作。那年,也为自己的大学四年做过一次小总结:想学的知识努力去学了———大学四年主修了本专业汉语言文学,另外辅修了英语专业;想做的事情尽力去做了,不留遗憾———竞选学生干部、社团干部,主持过本科生SRDP,参加过多项社会实践和校内外比赛项目,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申请赴台湾、赴韩国的短期交流项目,毕业时从事了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一年,还是二十几岁的年纪,青春洋溢,阳光明媚。

凤凰花开,离歌唱毕,2012年7月,我被分到鱼山校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虽然还在校园,但是周围已不再是熟悉的人、熟悉的环境。经历过学生—老师的角色转换,经历过一开始的懵懂,逐渐变得从容、自信。这期间,承蒙单位领导和同事还有学生们一路的支持关照,2014年,我幸运地通过了留校答辩,正式成为了海大的一名教职员工,从而有幸继续在海大校园里持续工作至今。

恍然一瞬间,回头一望,白云苍狗,来到青岛,来到海大,竟已十年。这十年,是青春最美的十年,是自我积累,自我修炼的十年;这十年,是与海大一起成长的十年。这十年,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母校海大在越变越好。数字校园、智慧校园的建设,体现了海大的时尚步伐;海大号、天使1号、东方红3号的建造,水下机器人、海底地震仪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产品的研发,彰显了海大的科技力量;两院院士、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入选的喜报频传;9个学科进入ESI前1%;2017年,海大入选 “世界一流大学A类建设高校”;2018年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海洋新药971三期临床试验正式完成;西海岸校区获得教育部批复建设,海大的综合实力蒸蒸日上,学生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也在越来越好。

十年间,校园内外的硬件软件设施都在不断完善,崂山校区再也不是学生口中的“大农村”,学生们在校园行走再也不用长途跋涉,校园小公交、支付宝校园卡充值、自助打印系统等设施都便利了学生的生活。海国际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与多个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协议的签署,让海大的教师、学生出国深造的机会越来越多……

上学时期,喜欢到处逛逛的我总是挤着公交,在青岛市区来回穿梭,那时候,觉得四方区就像被放弃的老城区一样,古老,破旧。去一趟李沧要坐好久好久的车,去到那里还是一片片的平房,些许保留着老沧口工业区的风貌。去一趟黄岛,得坐四十分钟的轮渡,还得事先看好天气情况。10年前的黄岛也没有多少高楼,一派小县城的模样。可如今,四方区这个名词已成为历史,四方并入市北,开启了“老旧换新颜”的老城区大改造之路。青岛地铁像一条长龙,横贯南北城区,胶州湾海底隧道、跨海大桥的建成,把遥远的路途变得邻里可及。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李沧的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成为了年轻人购房置业的刚需集中地,各类配套设施逐渐完善。而黄岛已改名叫西海岸新区,随着“东方影都”“大学城”“世界博览城”等大型项目的入驻,如今的西海岸已显示出国家级新区的魅力,环境优美,宜业宜居。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帆船赛场,到2018年的上合峰会城市,十年时间,青岛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亘古不变的美丽景色,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行列迈进。

十年时间,仿佛很长,又恍惚很短。十年往事历历在目,不经意间,从20岁到30岁,我在青岛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在这个城市正式扎根,不再是以前的那个“青漂”姑娘了。感谢十年间所有的遇见,感恩十年间帮助过我的每一个人,因为有了你们,我才是现在的我,一个自己足够知足的我。十年好像一场梦,有幸我在海大,和你们一起走过。下一个十年,我会是什么样子,海大会发展成什么样,青岛会变化成什么样,我微笑着、乐观的,期待着。

文章作者:万山红我校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秘书

文章来源:第2025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18年8月27日)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赵奚赟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