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劳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在劳动节来临之际,工程学院于4月28号上午组织2021级本科生在滨海街道大学城社区劳动育人实践基地开展“传承农耕文化 体验劳动之乐”五一劳动节主题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
劳动育人实践基地采取班级包片负责制,现场配置有锄头、铁锹、耙子、水桶等基础劳动工具方便同学们开展劳动。为让同学们在劳动前掌握一定实践技能,大学城社区为各班安排社区党员作为劳动导师,劳动导师们亲身示范犁地、浇水、放苗、填土等过程,教授同学们农业种植知识和技术。
社区劳动导师进行农业种植教学
教学结束后,同学们对自己班级负责的土地进行耕作,耙犁除草、锄头松土、起垄做畦、填土埋苗、浇水施肥、去芜存菁。同学们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共同协作、互帮互助,在郁郁葱葱的大珠山脚下火热地劳动着,种植了各种蔬菜、瓜果和作物,在劳动中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展现了工程学子勇挑重担、脚踏实地的良好精神风貌。四月春风过,万物始复苏,同学们耕种下了春天的期盼,相信在秋天来临时一定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火热的劳动场景
播种成果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未来,工程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活动合影
劳动后手上的水泡
劳动感悟
2021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班张凯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一首赞美劳动人民的诗,正如诗中所说我们所食用的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农民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换来的成果。今天我有幸能够和几十位同学在辅导员的带领下到高峪村体验了一次播种粮食。除草、犁地、浇水和播种。我们感受到了劳动农民种粮食的辛苦,我们也相信用汗水播种的春天的种子会生根发芽,逐渐长大,期待着收获的那一天。之前我认为劳动是苦的是累的,今天,我发现其实劳动是甜的是快乐的,这种感受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体会到。果然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1级土木工程1班邓筱琪:
参加本次学院组织的劳动育人活动,让我们在劳动中受教育、感悟,引导我们去了解生命的真谛,让我们明白了学会劳动的重要性。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对于我们这些大学生,动手和吃苦精神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没吃过什么苦。学院有意识地组织了我们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我们抵制了"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形成好逸恶劳的恶习。劳动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培养了吃苦耐劳与合作精神。这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温暖;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并且正确认识自己。
2021级工业设计范千:
此次劳动育人实践活动让我获得了种地的亲身体验,期待、失落、劳累、满足……各种感受交织于心。虽然我们班只有几个女生参与了这次活动,但是我们都干劲满满。一开始便雄心壮志地划了一大块地,准备大干一番。到后来不免感到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的地还没平整好,汗水已经浸湿了衣服,刺疼了眼睛,手上也磨出了泡。幸而后来在其他班几个同学的帮助下成功播下了黄瓜和萝卜的种子,终于感到了一丝满足。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首先是学习了解了种地的基本方法,也体会到了耕作者的辛劳,更加提醒我要爱惜粮食,另外也感受到了同学们之间互帮互助的温暖。最后希望我们种下去的种子都能够破土而出,茁壮成长。我们以后也会按时浇水,用心呵护,期待着收获的那一天!
2021级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包清文: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句昔日路边老农对孔子的调侃,也完全适用于现今的我们。今天刚到地里的时候,我手拿着农具,看着广阔的土地,不禁觉得手足无措。但在辅导员们和伯伯阿姨们的细心指导下,我熟悉了农具的使用方式与小技巧,对耕作的流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要是想像伯伯阿姨们一样耕得那么漂亮,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在我们整地、起垄做畦后,就到了播种工作了,播种也是一门学问,种子之间距离多少,水需要浇多少、土需要埋多深,这都有一定的讲究。对此一窍不通的我们只能在伯伯阿姨们的教导下完成播种。一切工作都完成后,我看着我们班的农田,一股自豪感由心而生,但也不禁为种植后的养护工作感到担忧。就算开头的准备工作做得再好,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养护也无济于事。
借学院组织的这次活动,我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平常我们看到那呈现在餐盘上平平无奇的农作物,其实都凝聚着农民们的心血,所以我们无忧也不应忘记困难,饱腹也不应浪费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通讯员:邵柯 陈荧楠
编辑:邵柯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