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老人魏世杰做客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学部第六期“未来讲坛”

作者:李伟嘉 宋青 冷震李伟嘉 宋青 冷震来源:信息学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发布时间:2023-04-14 字号:

本站讯 他的前半生,踏入沙漠禁区,隐姓埋名26年,只为祖国核事业的发展;他的后半生,回归家庭,面对身患重病的老伴和无法独立生活的儿女,毅然挑起生活的重担。他的畅销小说《禁地青春》被翻拍成电视剧,他本人也被邀请到中央电视台《朗读者》节目讲述他的精彩人生。

4月13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第六会议室座无虚席,近300名青年学生共同聆听了时代先锋进校园系列核武老人魏世杰带来的精彩报告《我与“两弹一星”的故事》。

魏世杰做客“未来讲坛”现场

誓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

1964年,魏世杰刚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就被组织选派到青海,参与我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

“当时的思想是愿意光荣殉公,完全不把牺牲当成一回事儿,大部分人都不会提‘原子弹’这三个字,因为表面上的含义远远不及其带来的灾难和悲痛。”魏世杰谈起自己研究核武器的生涯就陷入了沉思,“我对炸药很感兴趣,它的表面有很多裂痕,接触到之后逐渐了解它的内部结构。”

魏世杰主要负责核武器炸药的性能测试,这项工作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失去生命。有一次,炸药饼子从压机上拖下来时,不慎掉在地上,四位同事当场被炸死,这让他对粉身碎骨这个成语,有了切身感受。

但是他从不后悔,他说自己能够参与其中,感到值得,感到知足。就这样,在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的青藏高原,魏世杰与邓稼先、钱学森、朱光亚等“两弹一星”元勋一起,为新中国的富强奉献了全部的青春。核武器研制是绝密,每年只有一次探亲。长期与孩子分离,儿子不认识他,女儿不亲近他。

魏世杰后被调去四川工作,他潜心研究,主要科研成果都诞生于此,后来被中国军功史调去当核武器方面的编辑,继续在核武器科研方面争取更多的成就。从事核武器研究二十六年,魏世杰先后有17项科研成果获得国防科工委等奖励

我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倒霉老头”

1990年,49岁的魏世杰回到了家乡山东本以为可以合家团聚,却没想到噩梦开始接踵而至。

回家之后,首先发现一直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儿子,看起来极不正常,就像是一个六七岁的小孩,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后来去医院检查才知道,孩子患有先天性智障

后来,女儿30岁左右的时候又突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时常出现幻听,幻视,有时抑郁,有时躁狂。

只有儿子生病的时候,魏世杰的老伴尚能接受,但是女儿的病,像一记重锤,直接将母亲打扒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了,魏世杰的老伴也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

一家四口人,三个重病号,都指望着魏世杰,他说自己连病都不敢生,怕没人照顾妻儿们。魏世杰家中的橱柜里摆满了药,有十几种,魏世杰说自己脑子里有明细,哪种药是谁的,什么时候吃,自己一清二楚。

“人要热爱生活,不能只爱幸福生活,也要热爱苦难生活,我的性格很乐观,”魏世杰笑着说,“事情既然来了,躲也躲不开,要做好心理准备。”就像他在《朗读者》上说的一样 ,“再大的灾难如果降到你身上的话,你要正确地面对它,你不要回避,它都是可以度过去的。”

面对着生活的苦难,魏世杰老人一直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承担着一切,谈起家人,他不再是垂头丧气,而是带着满足的微笑、乐观的态度感染着在场的众人。

希望你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

魏世杰说他喜欢大学生接触,他对大学生也还有几点希望:“希望你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只有热爱,才能全身心的投入,这对你们人生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我高中学的是文科,我的作文写的特别好,”魏世杰向大家介绍起与核武器研制的不解之缘,“后来在老师的劝说下改学理科,稀里糊涂地就学起了理论物理。”但是选择了物理,我从未后悔。

“我学的是理论物理,其实跟后来核武器的研制关系不大,我主要研究的炸药,甚至本来应该是学化学的人做的。”当有学生问起如何看待不同研究方向之间的关系时,魏世杰解释到,“科学之间没有明确的限制,他们都是相的,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触类旁通,想不通的时候就一个人呆一会,不要被别人束缚。

退休后的魏世杰,也重新拾起来当年的爱好——写作。“要注意思考,不能人云亦云。”魏世杰的文艺创作以科普作品为主,“我在科普中国的网站,写了五六十段来宣传科学精神,一些我认为现代人缺乏的科学精神。”他认为现代人们应当拥有怀疑精神,也要保持实事求是说真话的初心;要谦虚谨慎,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时刻牢记科学是把双刃剑。

“我这一辈子,上半生在九院研究核武器,这是为国。后半生,回到家里边,照顾我的亲人,尽到了一个父亲和丈夫的责任,这叫为家。”讲座结束后,现场掌声经久不息,魏世杰给海大学子上了一堂精彩的思政课!

文:李伟嘉 宋青 冷震  图:王宇昊

魏世杰与海大学子合影留念

编辑:冷震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