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青年导师龙红岸

作者:黄瑜晴来源:观海听涛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1-11-22 字号:

  流萤纷飞,自散光芒。他如一只萤火虫,在仲夏夜里不甘寂寞地且歌且舞,寻找着同行的伙伴,一路收获真情,一路点燃希望。一只,两只,十只,百只……成群结队的萤火虫,在夜空中飞翔,汇聚星的河流,灯的长阵……

科研成长:始于好奇,终于坚守

  “做科研,是好奇心驱动,而非好胜心驱动。”问及龙红岸的“科研年龄”,他摸着后脑勺浅笑道:从小热爱自然,好奇万象,常常忍不住思考生命的起源。忆及少年时代,他曾为向小伙伴证明自己的勇气在深夜亲自去墓地探险;曾无数次蹲在灌木丛处观察昆虫;亦如很多淘气男孩一样逃学翘课……可以说,放任自流、胆大不羁是他的年少时的关键词。然而高中时的他,为解除心中对一个自然问题的疑惑,试着翻阅文献,亲自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满是物理、数学知识的英文长篇大论让他如局外人般望而止步。但那陌生的文字符号,并未恐吓他到退步,当好奇心无法被满足时,他选择端正求学态度,磨去顽皮佞气,开始潜心学习各科目。曾经言行举止中的机灵内化为他思维的活跃,他在解决几何题时发散思维,迸出巧解,迫不及待地分享给身边同学,并独立撰写题为《一个有用的立几结论》的高中生论文发表在《数理天地》的期刊上。

龙红岸

  如果说,好奇心为龙红岸敲开科研的大门,使他得以徜徉在探索的天地,那么其科研良师则引他潜入科研的殿堂。

  2004年,海大本科毕业,他选择硕博连读,追随恩师宋微波进入原生动物学研究室,开启纤毛虫分类学的研究。毕业之际,他还收到美国迈阿密大学SH Gruber教授的读博邀请邮件,但是其内心告诉他:纤毛虫分类学研究似乎更赋魅力。

  在宋老师实验室,他学习到的不仅是逻辑缜密的科研思维,还有导师待物宽容的处世之道。日复一日的耳濡目染,告诉龙红岸“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集体关怀,“高瞻远瞩、法乎其上”的求知理念。于龙红岸而言,宋老师,亦师亦友,亦人生楷模。 

  然而,红岸的科研生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经历几番“折腾”。在海大硕博连读时他竟中途退出并以硕士身份毕业,“原因不是因为导师不好或者自己失去研究兴趣,而是我还想知道为什么生物在自然界有那么高的种类和基因多样性,是什么驱动和维持这些多样性的形成和种类形成及演化的?而这些并不是当时实验室的研究内容”与导师坦诚交谈后,他决定申请自费留学,去香港科技大学生物系读博。但是,入学半年后的他又再次毅然选择退学!“不是因为港科不好,而是作为北方人我适应不了香港的快节奏和粤语环境,所在实验室的培养方式也不适合自己。”

龙红岸生活照

  岁月不待人,或许此刻旁人会担忧其读博生涯被无端地延长,但龙红岸相信:个人生长环境值得精心寻找!他宛如蒲公英一样,漂泊万里,随风游荡,随性飘飞,只为寻找一片适合成长的沃土以扎根。

  第三次申请读博,他终于扎根落地在太平洋彼岸航天城的一所大学——美国休斯敦大学,就读生物与生物化学系博士,跟随Rebecca Zufall研究纤毛虫的变异规律。

科研转变:角色转换,羽化蜕变

  导师与合作者交流协调能力以及对龙红岸的耐心、宽容和关心成为他将来做导师的榜样。从提出idea,到实验设计,再到数据分析和写文章,师生二人相互弥补提醒。龙红岸在导师营造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研究,每一个新idea的主动提出、每一点点进展、每一步技术细节的成功、每一次拿到符合预测的数据,都是他心潮澎湃的时刻!

  “如果能够遇到有相同兴奋点的同行,无须酒桌上觥筹交错,那种彼此言语中透露出的相见恨晚,那种共谋大事推动整个学科发展的壮志雄心,不正是幸福中的幸福吗?读博士只是享受这种幸福的开始,保持健康就还有大半辈子的时间去欣赏烟花绽放的灿烂和辉煌。”

  科研路漫漫,求索无止境,每次柳暗花明,每次茅塞顿开,每次小小的前进所收获熹微的幸福,如他所言,“恰如看显微镜下样品里一个个神秘的迷你动物园,目睹稀奇活物的兴奋,好比儿时抓到一个可爱小动物一样心花怒放!”

显微镜观察微生物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龙红岸沿着好奇的藤蔓,悉心探索纤毛虫进化的规律,以好奇心自驱,甚至在实验室资源紧缺、经费不足的条件下,奇迹般地协助导师拿下191万美元NIH项目需要的全部数据!他本人亦水到渠成地拿下了博士学位。

  如果说博士生还是学生,那么博士后更是从学生向独立科研人的一个转变。博士毕业后的龙红岸进一步深入进化基因组学研究领域,聚焦自发和环境诱导变异的规律及演化机制。博后实验室提供给他丰富的科研硬件,憋在他心底的灵感得以付诸实践。“当时按捺不住兴奋,合同开始前半个月我就进入实验室,准备一探神迹!”

  理想永远很丰满,现实终究很骨感。他的第一个小实验是敲除掉一个细菌的DNA错配修复基因。然而,不论通 宵达旦,还是更换试剂,或者四处奔波请教,半年光阴已过,他却毫无结果——重复卡在基因重组环节,而重新测序又是四个月的时间;外加妻子怀上老二还要帮忙带老大……顶着科研和家庭的双重压力,龙红岸精神颓靡。

  或许,机会总是留给坚持到最后的人,他偶然发现起初手头的实验手册有误,于是他顺藤摸瓜,通过文献和自己实验找到了解决方案食他恍然大悟——该“学术断奶”了,即从一个研究生转变为一个独立科研人员。“类似的实验细节,自己有义务检查清楚,不怨他人,每个逻辑环节需推敲。做科研,复查尤其重要。”

科研人

  四年八个月的博士后光阴,龙红岸称之为“一段低开高走的岁月”,在逆境中接受“千磨万击还坚劲”的科研捶打,在指导本科生中学着培育后起之秀,在结交中国同胞中收获深情厚谊……他不耽于过往优秀,稳中求进。

  龙红岸是幸运的,接触到每一位导师,都是抱着宽容的心态,静心培养一个独立的科研人的成长。博士后工作一结束,他便转向国内,和美国挥手告别。“我会珍藏这段宝贵的经历,用正面的思维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脚踏实地以行动去改善自己的领域,和已经奋战在一线的中国科学工作者们共同营造一个以兴趣为基础、健康向上和强大的学术圈。” 

宽容育人:让教育返璞归真 打造育人生态

  “我想亲身参与到这个人类史上最大尺度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去。”

  滴水入海,2017年的夏天,龙红岸学成归来,入职海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别无其他要求,只求拥有一个独立的实验室,进化所所长也予以支持。

进化基因组学实验室

  龙红岸成功搭建起进化基因组学实验室——一个努力为学生们撑起一片快乐科研的天空的净土。

“借鉴进化生物学R/K选择理论中的K策略到研究生培养上,即培养少量狮子不培养大量的蚂蚁:通过严控实验室内研究生数量以及努力争取各种资源,来增加每个研究生的平均资源量(工资——经济独立才能保证独立的研究、研究资源、学习资源、导师的关注度等等),并给予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发展各自兴趣和挖掘潜力。”

研究生培养思路

  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直呼龙红岸名字,做大胆的思考者;刚加入实验室的学生,不必急于实验课题,而是鼓励阅读前辈的经典书籍,畅享醍醐灌顶的快乐;在研讨室,他为学生授之以渔,指点迷津,定期谈话,掌握学生心理动向,及时疏导;他招募本科生参与勤工助学,解放研究生精力,让研究生作息自由,并将大部分时间用到文献阅读、思考讨论和练习数据分析技能上…….他教导学生“做好奇心驱动、基于科学问题的科研”,乐于花时间和各路学生交流,只为了师生思想一脉相承、相向并行。

实验室育人理念

  龙红岸致力于打造的“育人为本,创新领先”的乌托邦。或许前期理念的传递会耗费大量精力,但倘若做事缺乏精神的根基,便如浮萍一般随风飘流,终究不会蓬勃生长、树大根深。他因材施教,从文化建设到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科研英才。他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发言,其内容不是自己研究成果,而是围绕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和课程模式分享教学及实验资源。

  除了对研究生强调“好奇心驱使而非好胜心驱动”的科研理念,龙红岸对本科生培养同样尽心尽力,为学生敞开一个耐心宽容的平台。

本科生的科研引导

  他教授的《微生物》实验课,以微生物分离、培养和鉴定作为总目标,将真实科研引入到教学中去,以完成一个具体科研任务为主线,串联零碎的实验技能,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不计课时地组织《模式生物的发育与进化》通识课,邀请达尔文馆一线科学工作者讲授专长,将发育和进化生物学最前沿的知识引入本科生课堂,提供实验室现场交流座谈的机会,激发本科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该课程得到了水产学院教学院长温海深教授的大力支持;龙红岸还通过设立大量勤工助学岗位让本科生有机会在实验室施展拳脚;担任2018级水产养殖学1班的班主任,期望每个人都能消除迷茫,找到自己深藏的梦想;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保持乐观;朋辈之间打成一片,结交知己……“不管科研多忙,一定要给本科生上课,虽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是本科生会是未来整个领域的领军人!”

青年故事访谈

  他受邀出席本科生“青年·故事”活动,分享青年故事,引导未来规划;参与“水滴星愿”本科生进实验室活动,并附赠学生个人书籍……龙红岸秉信,得教育者得天下,教书育人是大学老师的天职。 

  青年教师,青年学生,原来是一样。

艺术生活: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化身

  龙红岸之魅力,源自科研人的严谨求真,教育者的宽容亲和,生活家的浪漫幽默。

  进化基因组学实验室的设计,乃龙红岸亲手操办。倘若进入电教学楼,拾阶而上,按铃而入,你会发现清新淡雅的绿色墙壁上,镶嵌着他捕捉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龙红岸调侃称“百里挑一,总有好看的一张。”;映入眼帘的会议室桌上始终摆上鲜果;走廊尽头是吧台,右侧则是三间整洁的实验室;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办公设备,甚至还有三台3D打印机用于打印实验日常物资。不论哪个房间,窗台都摆列着清新可爱的绿植,窗外则是一座他亲自改造的四季花园——月季、茉莉、山茶花、蔷薇、腊梅等等,甚至冬天还有太阳能花……这是龙红岸创造的一个富有生活情调的科研天地。

实验室窗台的花卉

  实验室及周边的精心打造,智慧的灵光尽显细节,温馨的环境令人平静。原来,严谨的科研也能充满浪漫主义,生活与科研可以交相辉映,享受和科研可以相提并论。

进化所花园

  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闲看庭前花开花落。他热爱进化基因组实验室这片净土,奔赴心中那片浩瀚星空。

《转变》(第1部)

  “生活就是文学。”他利用闲暇时光撰写小说《转变》三部曲,现已印刷的《转变》(第1部)一书里,从求学者视角,记载他“在笑声中顿悟,在泪水中坚强,在苦涩中自信”的故事,叙述留美读博和做博后的亲身经历和中美两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这既是一部龙红岸个人传记,也是后人科研避坑的真经。他也在科学网书写个人博客,抒发个人理念、针砭时弊,结交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一切看似“不务正业”的工作,都源自他那“前人走过的泥泞不应让后人再次踏入”的个人追求。

学生为龙红岸制作的海报

  勇于发声,敢想敢做,幽默又不失风度,一直是龙红岸的闪光处。他喜欢做学生的传声筒,聆听学生需求,并年年都参加教授座谈会,将学生诉求下传上达,篮球场翻新、宿舍装空调等等;在绿茵场上勇敢地和吐痰的大爷斗智斗勇,阻止不文明现象再次发生……每每提及那些细碎又有趣的往事,他的嘴角上扬如新月,原本静如秋日湖水的眼睛随之荡漾开来,散发出一股幽默之风。

庆祝生日

  时光荏苒,龙红岸不断修养内心,心中的光,透过眼底的温柔倾泻而出。他看学生的眼神就如同看着十余年前的自己,殷切的目光仿佛在说:“以后你一定要变得比我更棒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爱自己的事业,更爱开满鲜花的田野。求学时,他被恩师温柔以待;育人时,尽管犯过很多错误,他亦学着温柔待人,坚持做热爱生活的科学工作者,利他的理想主义者……

  科研上乘风破浪,育人时开放包容,奉献里古道热肠……龙红岸的躯壳里,藏着一个有趣的灵魂。

师生合照

  科研的苍穹,浩瀚无比,龙红岸宛如夏夜里的萤火虫,寻觅着未知深渊处潜藏的璀璨的星光,并不忘流连花丛林间随风欢舞,享受科研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他努力吸收星光,自放光芒,照亮同行者,培育一代代科研后浪,汇聚星火之光。

记者:黄瑜晴 2019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  图片:黄瑜晴 部分来源于受访者

编辑:黄瑜晴

责任编辑:刘莅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