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7月12日至14日,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青岛市休闲渔业调研团队深入开展了为期三天的“三下乡”活动。来自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管理学院和经济学院的8名团员,通过走访崂山区渔业委员会,实地考察青山渔村和昊海悦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对青岛市休闲渔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以及前景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研和分析,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7月12日清晨,一行八人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西门集合,并踏上了去往青山渔村的路途。车渐渐驶近,曲折的海岸线勾勒着山的边际,一望无际的茶田间隐隐闪现几个村民劳作的身影。远远望去,海天相接,红瓦青山,遥相辉映。终于,近两个小时的车程后,队员们来到了位于崂山风景区东南太清游览区的青山渔村。
曲折的海岸线形成了良好的避风港,为依山而建的渔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走进渔村的路途中,队员们对沿途的游客进行了随机采访。队员们得知,大部分来此旅游的游客都是从“美团”“携程”等手机应用软件上找到了个别村户的“渔家乐”小店信息,然后慕名而来。此外,队员们也随机询问了游客们对于此次旅游的体验和评价。“风景挺好的,就是太远了,而且也没有清晰的路标。”不少游客这样说道。
村落很安静,间或有老人在屋前乘凉。房屋之间只有窄窄的石道相隔,穿梭其中,仿佛置身与世隔绝的小镇,安然祥和。接着,我们来到了青山渔村村委会。在与负责人员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青山渔村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但是把渔村作为旅游景点进行开发,只是近七八年的规划。不可否认,休闲渔业项目的推进,的确使渔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目前,渔村村民的收入来源,更多的还要依赖崂山绿茶的种植和出海打渔的收入(各占百分之五十)。
队员们结合从网上了解到的信息以及来路沿途对游客的随机采访情况,向负责人反映了渔村宣传力度不够的问题。村委会证实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并透露渔村正在筹建网上信息集成平台,以整合各家户的商业信息(如渔家乐、休闲项目的位置、收费等)。这样做,一方面加大了宣传力度,另一方面也引入了竞争机制,方便游客进行比对和选择。
7月13日一早,队员们乘车来到了位于崂山区高雄路的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局的工作人员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耐心的回答了我们带来的问题。短暂交流过后,工作人员还留下了我们的邮箱,表示如果我们对具体数字有需求,可以随时将有关资料提供给我们。
7月14日,队员们实地考察了位于崂山区东侧的青岛市休闲渔业基地的昊海悦渔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对公司董事长进行了采访。昊海悦是一个以水产养殖和休闲渔业为主要经营项目的企业。董事长表示,青岛的休闲渔业产业才刚刚起步,相比起南方很多城市和山东其他沿海城市,尚处于雏形阶段。作为新兴产业,休闲渔业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具体实施起来,却有许许多多的困难需要企业独自面对。基地位置偏远、知名度小,周边基础设施较落后,休渔期与旅游旺季冲突等矛盾都是休闲渔业发展道路上的巨石。另外,政策的持续性,投资的风险性,投资回收期的长短也都不断给企业施加压力。现在的昊海悦,依旧以传统的水产养殖作为主要收入,并在此基础上,慢慢加大休闲渔业的投资力度。
采访结束后,我们还在董事长的带领下参观了昊海悦渔业基地,并与董事长合影留念。至此,我们对青岛市休闲渔业发展情况的实地调查部分结束。后续,队员们将会继续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并对青岛市休闲渔业的发展近况进行量化分析。
通讯员:仲崇璟、刘映辰、谢俊峰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