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院士学术报告生动有趣
本站讯 10月17日下午,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副校长王超教授于行远楼辅楼报告厅,以独到视角向海大师生介绍水利与生态复合的河流综合治理技术。王超强调既要抓住“兴修水利”的鱼,也不能舍弃“保护生态环境”的熊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高会旺、副院长郭秀军、教授贾永刚、教授白洁、副教授陈友媛等。
王超先后围绕研究背景、主要成果内容、典型专利发明、尚需强化的科学研究等四方面,介绍当代中国水利与生态的有机关系。王超首先从研究背景讲起,谈及我国在传统河流治理中所奉行的“行洪安全、供水保障、灌溉高效”理念,以及在这种理念指导下所形成的四大工程体系、六大治理途径。他着重分析了在太湖中建立水源净化空间以保护太原水源地的失败案例,说明当前水生态修复工程与行洪输水的矛盾。而后通过治理前后对比图展示,指出传统河流治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强调:“我们要深刻变革河流治理工程和生态建设的理念。”
随后,王超与到场师生分享他领导团队的主要成果。王超以治理黄河为主要案例,在原有截弯取直、断面均化的工程理念的基础上,开创性地从河流纵向形态与横向形态出发,加之以生态性护岸工程、沟渠及河流水质强化技术,形成多功能复合的生态型河流技术体系。为使讲解生动易懂,王超院士用讲桌上的杯子和自己的手构建了一个立体图,使复杂的工作原理变得简单。
除此之外,王超结合各种案例进行典型发明专利介绍,展示各项专利最精华部分——原理图。这些技术主要是用于修建水坝时以平衡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的关系,如:景观型阶梯式工人湿地护坡净污技术、水位控制与水质净化功能复合的透水溢流坝、大中河道复式平台面源截留净化系统等。讲至“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时,兴致正浓的王院士更是在演讲桌上演示起来,“人开高速公路还要有个休息站嘛,你不给鱼设计一个休息站怎么行。”幽默风趣的讲解使在场听众会心一笑,加深对水利与生态相协调理念的认识。王超指出:“发明专利的核心很简单,就是在河流当中构造一个载体为微生物提供附着空间。但是要在设计过程中注意可装配化和可工厂预制化。”
最后,他带领大家一起畅想未来,列举未来想解决的问题。“我国共有402个大型灌区,这是个片区问题。”王超说道:“将灌区建设成生态型灌区是我的下一个目标。”大家也就水利制度、设计过程中的操作、地下水与地上水关系等方面提出问题,王超院士耐心地一一作出解答。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文(实习):白雪钰 毛旭 图(实习):陈希 夏黎
化抽象为形象 用手势演示原理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