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纵横

当双脚踏在情感与理智的河流里

作者:康恺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2-11-19

字体:

强强对抗 辩理智与情感

    本站讯 感性给予人启迪,理性教会人思辨。情感与理智本无法隔离,他们就像左脚右脚支撑人向前迈进。11月18日下午,在校辩赛第十一场比赛中,数学学院代表队凭借清晰的比赛思路以及队友间的出色配合小胜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代表队。本场辩论赛由中国海洋大学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莅临比赛的嘉宾评委有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老师李媛媛、海洋环境学院老师赵传湖、社会科学部老师杨生照。
  
   正方: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代表队
   正方辩手:张楠 杨云鹏 陈文濠 王兴辉
   正方观点:人生历程中情感更重要
   反方:数学科学学院代表队
   反方辩手:史若楠 张昭瑞 张沛文 朱虹
   反方观点:人生历程中理智更重要
   获胜方:反方
   最佳辩手:反方二辩 张昭瑞
   

  立论环节,正反双方首先达成共识,即理智与情感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并存。而正方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情感更重要,其中理由有二。第一,情感是行为的原动力,而理智是行为的有效方式。情感是人做事的出发点,也同样是人满足感与幸福感的归宿。第二,感情有高低贵贱之分,高级的情感如友情、爱情、爱国情是支撑人们走过艰难岁月、漫长时光重要因素。而与此针锋相对的是,反方认为人的成长过程中理智更重要。因为情感是未知的,具有不可控的特性,运用理智可以修正情感的错误,避免人主观上的意气用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质询环节,正方紧守“成功人生并不等于人生历程”的观点,认为在情感占主导的前提下,即使人生历程存在过失与失败但也依然有所收获,对此反方却认为“情感不是放纵的借口”,情感的抒发更需理性的表达。例如钓鱼岛事件中,由捍卫祖国领土的爱国情绪演变成为的打砸抢事件即可说明只有情感而未有理性的自我约束其后果是消极的也是无法预料的。但正方却认为不应该只把情感局限在负面情绪的范畴中,而忽略了情感的积极效益。爱国情怀没有错,即情感本身没有错,不应该将爱国这种感情表达的错误归咎于爱国本身情感的错误。可就像反方在质询小结中提到的,“一个个体的情感不应对另外的个体造成伤害。”虽然感情本身没有错,但对表达方式的思考即为理智的表现,正方不应该只看重“出发点是好的”这一问题,而忽略了事件结果对于个体以及社会的影响。
   
  自由辩论环节,正反双方的辩论更加具体,将落脚点放在了司马迁遭受宫刑却铸就《史记》的辉煌、马加爵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杀死了自己的舍友等实例上。在司马迁这个事例的辩论中,正方认为是因为对情感的执着造就了司马迁书写《史记》的执着,即悲愤的情感是推动司马迁前进的不竭动力。可对此反方却认为正是因为司马迁知晓自己身上的责任,才使他没有放弃自己手中的笔,没有放弃书写手下的书。情感虽说在这个过程中如影随形,但责任的明确才造就了他今天的伟大。而就马加爵的实例而言,反方认为马加爵因同学之间关系处理不当加上一时的冲动杀死了自己同学,是情感泛滥缺乏理智的表现。而正方的论证角度却颇为新颖,指出是因为情感的不健全才导致了马加爵理性的匮乏。但就情感与理智的关系上,反方却提出是理智控制情感,理智决定行为。“难道遥控器控制电视、空调,我们就能说遥控器重要吗?”正方的反问犀利地指出对方辩手将理智与情感关系的倒置。而放大角度,推己及人,正方也认为情感的实践可以丰富生命个体的人生体验,人生的价值也不应由成败去衡量。
   
  总结陈词阶段,反方引用康德的观点,人的认知水平分为感性、知性、理性三个阶段,理性是感性的上位概念。就“人生历程”而言,理性的萌芽更是人心智成熟的表现,理性可以驾驭人生的航程。父辈的溺爱与纵容、官员的徇私枉法并不是因为情感出发点的错误,而是理性缺失、情感泛滥的结果。针对反方的观点,正方首先指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强调感情带来负面影响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带来的积极效益。在此前反方指出“情感不能成为放纵的借口”,正方也反其道而行之,提出“理智不能成为人默然的理由”,最美妈妈的善良本能,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也无一不都是给予人性层面的情感流露。
   
  在比赛最后,正反双方领队分别带来准备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与辩题综述。至此,小组赛第十一场也告一段落。

文:康恺    图:刘颖慧

一种观点 一语中的

充分备战

谈辩论之路 忆辩论之情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