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大学管理之道 思考未曾止步

作者:柴俊炜 康恺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2-10-22

字体:

针锋相对

    本站讯 10月21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新生辩论赛决赛在材料学院315教室如期举行。经过之前个人淘汰赛脱颖而出的八位辩手重新组队,强强相遇。在这里,他们唇枪舌战,就“宽松式管理对大学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展开激烈的辩论。

    正方辩手:田雨 梅乐 赵炵翰 张宇辰
    正方观点:宽松管理利大于弊
    反方辩手:赵婷婷 程文君 吕小团 窦云晖
    反方观点:宽松管理弊大于利
    获胜方:正方
    最佳辩手:正方二辩梅乐

    开篇立论,定义先行。首先正方一辩指出,宽松式管理是指在“宽而有限,限而有度”的管理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达到与严格管理相同的目标与效果。而反方一辩则认为,宽松管理表示了制定笼统计划,靠不管理给予自由。由于是比较型论题,接下来双方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比较标准。正方认为,利弊取决于是否有利于个体完善自我,但是反方则指出,评价管理制度的优劣应取决于能否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双方开场针锋相对,但是接下来的其他环节未能在抓住比较标准,略显遗憾。正方一辩立论中还指出宽松的管理制度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有利于自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适应生活的能力得到提高,减少对制度依赖性。同时正方又举出西塔潘猜想的解决,“三创”:创业、创新、创造,迈克尔·戴尔等论据支持。反方则针对宽松管理使“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展开。这也成为接下来双方辩论的交锋点。

    质询环节正方二辩机敏地将辩题引入生活,指出正因为海大的宽松管理才使今天辩论会的准备有了充裕的时间,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反方很快稳住阵脚,抛出“宽松管理为何使大学精英教育不再精英”的问题。正方抓住精英二字,指出若是真正的精英又为何不能摆脱对制度的依赖,实现自主、独立?在随后的质询小节中,正方指出“强愈强,弱愈弱”更多是因为个人,而不是制度使然。反方四辩在结辩中首先声明“真正的优秀者会协调管理与自由,而不会靠宽松的管理寻求放纵”。接下来他又抓住对方论据“迈克尔·戴尔只是少数,世界上又会出现多少个迈克尔·戴尔。毕竟更多的都是平凡人,最终会走向平凡的岗位。而管理应针对于大多数,而不是为了几个人的成就,牺牲大部分人的成功。”此言一出,赢得阵阵掌声,也在质询环节为反方打了一个漂亮的防守反击。

    在自由辩论环节中,正方首先提出“大学生需要主观能动性,需要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这一观点,并向反方辩手诘问大学培养人才需要具有哪些能力。对此,反方接招,强调对于社会贡献的多寡以及适应能力尤其是学习能力是量度人才的因素。但就像材料学院前领队、材料化学专业2010级李豪所言,辩题中对于“大学生”的探讨在此次辩论会中被夸大成社会,对于辩题的把握稍显不足。随后正方通过举例说明,宽松式管理是当下大学普遍采用的模式,而反方虽然抓住大多数大学采用宽松化管理模式却未必正确的漏洞,但并未就此点深入开来。此后正反两方在学习能力与管理方式上进行了唇枪舌战。正方认为,大学生不仅应该具有一流的学习能力,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能力同样重要,而自由的环境便可尽可能的激发人的潜能,发挥人的潜质。对此反方认为,大多数大学生不能充分利用时间,并以保送生退学举例表明宽松式管理的弊端。双方据理力争,思辨的光芒闪烁现场。可正如评委马逍川所言,学习能力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正方虽然言之凿凿,但此处的论证却稍显纰漏。随后,反方抓住社会上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较其余百分之二十“精英”同学相比自制力较差这一论点,表示管理应考虑大多数,对于这些同学来讲,严格管理的优势会更突显,正方应该认清楚国情,不应浪费资源。而此时正方虽然未就反方提出的这一观点上正面与其展开交锋,却另辟蹊径,强调学生自身发展内因的作用与意义,也同样是一种巧妙明智的回避。

    随后,双方四辩分别进行总结陈词。反方四辩窦云晖认为,“宽而有限,松而有度”,宽松的教育模式可能会使相较迷茫的同学不知所从,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而就像在自由辩论中所言,如果忽视学习,其它的便是无稽之谈。同样的,他也指出,外国的教育制度“外松而内紧”,老师对于同学的严格要求与他们的教育模式相匹配,大学管理不应忽视人的本性与惰性。“一将功成万骨枯”,而对于之前百分之二十“精英”以及百分之八十同学的“平凡人”的对比,他也同样做出了深入的分析。“一个人的成功不应让他人为之牺牲”,管理是为了将人放的更远,而不是像学习欧美模式一样把大学生当成试验品,使之走向灭亡。随后,正方四辩同样针锋相对,步步紧逼。对于反方四辩提出学习能力重要性的问题,他指出精英的优秀并不只是学习的出众。而对于相较于迷茫的同学,大学本身就是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军校的严格管理只是特例,也同样不适用于其它大多数大学。并且,对于反方指出27.5%的同学认为大学学习状态比高中要差的事实也同样做出了鞭辟入里的分析。他指出,这样从网络获得的数据本身就是一种不客观的表现,只有在宽松式管理的环境中,学生上网,自由安排自己生活,以及上网投票选择等事例才有可能拥有最大程度的实现。并且,对于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模式的举例说明,钱学森先生创新意识的提出,以及江泽民对于“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的引述都表明了宽松管理的优势与前景。在论述最后,他引用黑格尔的“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指出大学生教育不可不管,只是对于限度的考量才是真正思考的问题。

    比赛的最后,工程学院2009级优秀辩手马逍川对比赛进行了点评。通过自身经历的描述,以及此前辩论赛的回忆,在理性思辨的同时也给予了辩手润物细无声的鼓励与支持。他不仅对辩论期间几个交锋点给予点拨,也同样提出团队协调以及反应灵敏度的重要性。场下辩手,无不受益万分。

    虽然在这短短的一个小时中嘉宾评委以及观众共同享受了这场思想的饕餮盛宴,但就像李豪所指出,在本次比赛过程中,正反两队对于辩题的定义与范围的划定,对于中国应试教育模式的探讨以及在“世界”与“中国”大学生管理模式的比较上都有待商榷。而2011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辩手——本次比赛评委杜思瑶同样认为,大一的新生辩手在团队协作以及在思想表达等问题上也都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届时,2012年材料学院新生辩论赛落下帷幕。争辩暂时停歇,可思考却从未止步。

    出席本次辩论赛的评委有2009级工程学院优秀辩手马逍川,2011级管理学院优秀辩手秦泽茹,经济学院辩论队领队鲍弈岑,2011级数学科学院优秀辩手张昭瑞,化学化工学院辩论队总教练刑熹,2011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辩手杜思瑶,2011级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优秀辩手王然,20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优秀辩手沈丹阳。到场嘉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学生会主席李佳,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学术部部长梁永健,2009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优秀辩手曹希禹。

文(实习):柴俊炜 康恺    图(实习):李华薇 周康

 

最佳辩手

嘉宾精彩点评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