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暑假带你校园游——中国海洋大学

作者:佚名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10年7月5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0-07-06 字号:

编者按:随着高考的结束和暑假的到来,国内著名高校的“校园游”逐渐升温。高考结束的学生提前去感受大学的氛围,迫不及待的想溶入大学的生活当中。校园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尤其是国内一些著名高等学府,久远的历史赋予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有空不妨到校园走一转,感受其中书卷香。北京的清华园、未名湖令多少青年学子梦寐以求、孜孜不倦;白鹿书院一时间令厦门大学名声大噪;复旦、同济也是很多家长携子同游的必访之地;那么到了青岛,不要错过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校徽

  山东海洋学院发展而来的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重点综合性教育部直属高校,是国家“985 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以造就国家海洋事业的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为自己的特殊使命。 中国海洋大学的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可能是国内大学具有西洋风格的最完美的建筑群,在毁灭性的新建筑风潮中,能保留一份这样的格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 年10月被国家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历史悠久,1958年以前,海大鱼山校区是青岛大学的所在地,更早前则是德国俾斯麦兵营,校园至今还保留原德国建筑风貌。粗犷的花岗石墙壁,红色筒瓦覆顶,狭长的窗口饰以美丽的西式图案浮雕,楼内布局至今完好保留原有格局,显得既古朴典雅,又颇具异国情调。许多著名的作家,如老舍、梁实秋、沈从文、闻一多、吴伯箫、洪深等都曾执教于青岛大学,著名诗人臧克家当时还是青岛大学的学生,老师就是闻一多。闻一多故居“一多楼”静静立在鱼山校园的西北角,墙壁上缠满了树藤。在楼前建有一座花坛,正中竖立着闻一多的半身大理石雕像,座上的碑文是他的学生臧克家撰写的,一多楼现已开发成“闻一多故居展室”。

  中文名: 中国海洋大学

  创办时间: 1959.04.06

  类别: 教育部直属高校

  主要奖项: 1960综合性13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学校前身: 山东海洋学院

  学校层次: 211工程、985工程  

介绍

  中国海洋大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采取多种措施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打造典范的文化精品,培养优秀的文化人才,为学校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增光添彩。

  一、传承历史,弘扬校园文化主旋律

  经历了八十载风雨的中国海洋大学有着一部丰厚的校园文化史。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这片校园曾大师云集,名家荟萃。他们在创造辉煌业绩的同时,留下的足迹成为后人不断瞻仰的人文景观,构成了海大校园文化代代传承的血脉,是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缩影。海大有今天这样独特的发展速度和深厚的文化功力,海大校园文化一直在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学生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而在三十年代成立的进步学生社团--海鸥剧社曾留下海大历史上著名的几部革命话剧。所有这些优秀的校园文化成果代表了当时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今天仍然可以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服务。

  二、树立典范,构建校园文化大格局

  经过海大人几十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学校已逐步形成了以八大典范式活动为支撑,以日益丰富的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为层面,点面结合、雅俗共赏、特色明显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新格局,为学校人才培养、人文精神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

  自1988年以来,学校连续举办了十九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每届艺术节历时近两个月,活动项目四十多项。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已经成为海大学生展示文化素质水平、汇报文化素质教育成果、营造文化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舞台。通过大学生艺术节,学校也发现了大批有艺术才华的学生,为培养学校艺术活动骨干提供了人才资源。  
(二)海大论坛

  中国海洋大学“海大论坛”是由校团委、学生会、研究生会等群团组织在举办多年的“权威人士论坛”基础上发起成立,并得到学校党政领导关心与支持的人文社会科学的高层次讲坛。论坛设立之后,在校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目前已应邀在“海大论坛”发表演讲的国内外名人有:原海大校长管华诗院士,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教授,巴西前环保部长、诺贝尔特别奖获得者卢森贝格博士,加拿大驻华大使霍华德?贝祥先生,我国著名外交家章含之女士,中国著名计算机普及专家谭浩强教授,台湾著名作家刘墉先生,我国著名演讲理论家、《演讲与口才》杂志社主编邵守义教授,原青岛市市长、现中联部部长王家瑞博士、中国作协副主席王蒙等,这些名人的精彩演说,为海大校园带来清新的文化学术气息,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

  (三)大学生辩论赛

  大学生辩论赛是由校团委主办并由海大学生会承办的一项面向全校学生并深受同学喜爱的大型学术活动。各个代表队都是经过院系预赛层层选拔的精英组成,从初赛开始,三十余场比赛几乎场场爆满。几年来,辩论赛已成为海大学生工作的重要活动之一,成为广大学生心目中的一件大事。通过辩论赛,展现了海大学子的才华和风范,锻炼了辩手的口才和应变能力,增强了广大学生对学术辩论的认识和兴趣,在校园中营造出一股浓浓的学术气氛。

  (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月

  学校着眼于未来世界发展的要求,把大学生创新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之中,大力倡导和组织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十几年来,海大一直把每年的四月份定为“大学生科技活动月”。每年的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的校内选拔赛、全国电子制作大赛的校内选拔赛、数学建模竞赛的校内选拔赛以及学校自己组织的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动态讲座等活动几乎都集中在四月份举行,在整个校园掀起了科技创新的浪潮,甚至吸引了青岛市许多高科技企业、电脑经营企业的加盟。由于学校在政策导向、经费支持、活动指导方面的力度比较大,再加上学生的勤奋努力,学校在全国、全省的历次“挑战杯”竞赛中成绩十分突出。

  (五)音乐节

  校园歌手大赛在我校已有十余年的历史,学生的参与性强、参与面广,倍受同学关注。每年报名参赛学生多达数百人,经过初赛、复赛和决赛,最后决出“十佳歌手”。目前以歌手大赛为核心打造的音乐节日益成为音乐爱好者的文化盛宴。2001年第十五届校园歌手大赛的第一名、外国语学院的王文佳同学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的校园歌手选拔赛中获得二等奖,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法语歌曲比赛中夺得第一名。

  (六)“校庆杯”系列球赛

  足球、篮球及排球运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竞技活动,看似简单的球类比赛,却能折射出海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顽强的毅力与高超的运动技能。学校设立了校内联赛的最高荣誉“校庆杯”,采取与国家职业联赛相同的赛制和计分方法,充分调动了各院系学生参与“校庆杯”球赛的积极性,而且学校在球赛积分中,把各院系“啦啦队”的精神文明情况作为计分的一部分,倡导各院系代表队文明比赛,从而使“校庆杯”不仅成为一项传统的体育技能竞赛,更是海大校园文明建设的一个展示窗口。

  (七)女生节

  以“诠释青春、演绎激情”为指导思想,从2002年起,在全校范围内组织以校园青春风采大赛为核心的中国海洋大学女生节,涵盖了女生宿舍文化夜、女性知识讲座、女子体育比赛等多项大中型活动,为全校女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特别是在校园青春风采大赛中,同学们通过服装展示、才艺展示、素质问答等环节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青春活力与智慧。

  (八)社团活动月

  本着全心全意服务同学、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思想,以广大学生社团为依托,推出“星光灿烂”社团活动月,全校40余个社团纷纷组织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如舞蹈沙龙、吉他沙龙、乒羽对抗赛、动漫文化展示等等,学校超过半数的同学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月的各项活动中来,在海大校园里形成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氛围。

  三、规范社团,拓展文化建设新模式

  在中国海洋大学的校园里,同学们组建了各种各样的社团40余个,几乎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学生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同学们通过社团活动来开展交流,展现自我,接触社会,提高能力。学生社团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在众多的社团中,有的历史悠久,如海鸥剧社成立于1932年,至今已有70年的历史,海鸥剧社坚持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校优良传统,立足现实、贴近生活,说身边人,讲身边事,逐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学生社团,2006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在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校园文化节中被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标兵”;有的规模很大,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研究会现有成员6000多人;有的体现了其成员的学科特色,如生物协会、养殖爱好者协会等;还有许多是很多有共同志向或爱好的同学组建的社团,如爱心社、乒乓球协会等。新的社团随着形势的发展不断出现,已有的社团队伍不断壮大,各社团立足于学校文化建设大环境,纷纷开展自己的特色活动,鼓励和指导学生成为科技、文化、体育、娱乐、助学等活动的兴趣爱好者,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校园分鱼山、浮山和崂山三个校区,总占地3100余亩。虽然学校以理工类为主,但是文史实力也不俗,许多著名的作家,如老舍、梁实秋、沈从文、闻一多、吴伯箫、洪深等都曾执教于这里,著名诗人臧克家当时还是该校的学生,老师就是闻一多。鱼山校区是青岛海洋大学的本部,现为研究生部,所有的高学历人才都集中在这里学习、工作,可以说是青岛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每到初夏毕业时节,门口集中身着各式学位服的精英,那也是一道风景。
必游景点:

校门

浮山校区校门

鱼山校区校门

此校门是为纪念青岛解放是建的,1962年,故他叫六二楼。

六二楼

地学院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海大以其国内特有的德式建筑而成为中国最美丽的十所大学之一.同时她地处美丽的青岛海滨,锦上添花,美仑美焕。

海上授课

崂山校区图书馆

理工科院系楼

青岛德国总督府

闻一多故居

樱雪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后经多次变迁,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青岛海洋大学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在早前,这里曾经是德国俾斯麦兵营,所以校园至今还保留原德国建筑风貌,不必进入校区,那浓郁的欧风迎面而来,大门处就能领略到一二:石砌的门柱,上面浮雕花岗岩雕顶,还有一个宝塔尖,仿佛一个皇室宝冠盖在上面一样。

  进入大门,绿树成荫,浓绿掩映之下,幢幢精致的欧式建筑,然人顿生快感,心旷神怡。穿过成荫的绿丛林,正对校门的一幢楼宇,那就是图书馆的所在,尖顶、红瓦、绿树,映着蓝天,眺望着碧海,青岛的特色浓缩在这不算大的一方校园之内,别看楼不够高大气派,但是这里已建成国际上较为全面的海洋、水产学科外文数据库,成为全国海洋科学文献检索和信息资料中心。

  弯入校园的西北角,另一座欧风建筑映入眼帘,年代更迭,楼身更显沧桑,但是爬满墙壁的藤蔓依旧葱郁,而且见证了它经历过的岁月洗涤,这里就是著名的“一多楼”——闻一多先生故居。粗犷的花岗石墙壁缠满树藤,红色筒瓦覆顶,狭长的拱门一样的窗口饰以美丽的西式图案浮雕,楼内布局至今完好保留原有格局,显得既古朴典雅,又不失异国情调。在楼前花坛正中竖立着闻一多的半身大理石雕像,座上的碑文是他的学生臧克家撰写的;在花坛两侧还有两棵雪松像是两个守护神,护卫着这个拍案而起的文豪。

  校园虽然不是很广阔,但是你在里面逛上三个小时绝对不会觉得无趣。

  环境:地理位置优越,南依汇泉湾,比邻小鱼山公园,多位名人故居为伴,环境清幽。

  交通:乘6路,15路,26路,304路,311路,312路,316路公交车“海水浴场”下车北上;或者乘214、220、228路车小鱼山站下车;乘1、25、217路车在黄县路下,往东拐入红岛路,可到“一多楼”。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