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举行

作者:宋学春 乔丕亮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2009年8月11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9-08-12 字号:

    今天, "2009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发展国际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 本次论坛邀请国内外高层次海洋经济专家,围绕海洋发展战略、海洋高新技术发展、海洋管理与政策、海洋能源开发、深海技术开发与资源利用、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举行专题演讲。由山东省政府联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交通运输部、农业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等12个部委共同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8月11日闭幕。

  国外及港台地区出席的嘉宾有: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荷兰、丹麦、意大利、韩国、泰国、南非、新加坡等14个国家及港台地区的50余位嘉宾将出席论坛,其中驻华使节代表5人。海外嘉宾整体层次在国内同类活动中属最高水平。国内出席的嘉宾有:国家主办部委(单位),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新疆等省(自治区),中海油、中石化、港中旅、胜利油田等涉海大企业,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金融单位,国家级大院大所、省直部门、省内沿海地市等120余家单位的400余名嘉宾将出席论坛。其中,国家部委副部以上领导13人;两院院士10余人,沿海省市副省以上领导2人,大企业和金融机构副总以上领导9人。

  本次论坛,一方面提出了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重大问题。蓝色经济区建设是一个体系庞大、领域广阔、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通过举办高层次论坛,全面了解当前海洋科研和经济发展现状,深刻理解蓝色经济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明确蓝色经济区建设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另一方面,推动山东经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目前,山东海洋经济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实力,走在全国的前列。山东将以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为契机,紧密对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努力把山东的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力争把山东半岛打造成为国家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沿海国家和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丰富,全省海岸线总长3121公里,占全国大陆海岸线总长的1/6;滩涂、浅海、港址、盐田、旅游和砂矿等6种海洋资源丰度指数位居全国首位;山东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是长江口以北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山东海洋科技实力雄厚,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海洋科技人员1万多名,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此外,山东的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资源、滨海旅游资源也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山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早在1991年就在全国率先提出向海洋进军,着力打造"海上山东"。近年来,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和《山东省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推动全省海洋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加快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2009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山东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青岛是山东的"龙头"城市和全国重要的沿海城市。青岛在海洋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广阔的海域资源。海域约1.22万平方公里,水深10米以内的浅海面积578平方公里。二是丰富的水产资源。沿海滩涂面积212万平方米。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主要经济鱼类49种。三是优越的港口岸线资源。海岸线总长817公里行道畅通,青岛市现有万吨以上的生产泊位59个。四是滨海旅游资源。青岛山、海、城交相辉映、独具特色,极地海洋世界等一批旅游大项目相继落成,跻身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五是近海岛屿资源。有海岛69个,其中包括中国北方第一高岛灵山岛和蕴含深厚历史底蕴的天横岛等。六是海洋科技资源。青岛拥有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部海洋地质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在国家973计划海洋领域的13个项目中,有11个项目的首席专家和主持单位在青岛。七是海洋产业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青岛已形成渔业、盐化工、生物医药、海水利用、修造船、物流分拨、海洋工程、交通运输、海洋环保产业以及能源化工等临港产业。八是海洋经济合作资源。青岛地处黄海之滨,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和周边国家或地区在资源、技术、劳动力资金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补性,发展与东北亚地区的交流和作具有天然优势。九是海洋文化资源。在中外海洋交汇融合下,形成了开放创新、务实包容的青岛文化品格,特别是成功举办了奥帆赛、残奥帆赛,为城市增添了宝贵的奥运遗产和奥运文化。

记者:宋学春 乔丕亮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