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中华民族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而汉族人真正了解的却不多。海大也汇聚了不少少数民族的同胞,作为本次南北差异专题的一部分,记者采访了几个来自不同民族的同学。
来自西藏的藏族同学向记者介绍说,我们藏族的服装主要是开襟长袍,宽松肥大,男子习惯把一支袖子放在后面。帮典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这其实是她们的围裙,颜色有的艳丽强烈,有的素雅娴静。藏民非常喜欢过节,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其中藏历年、林卡节与雪顿节三大节日最为著名。藏历年就像汉族的春节一样,过年时也会拜访亲友。 在节日里藏民一般都会改善饮食,我们有很多特色食品,比如古突和布鲁是年节食品,粑羌是外出放牧时的小吃,还有烤猪肉和风干牛肉等。
来自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的蒙古族同学说,在科尔沁地区,蒙古包已经逐近消失,但还是有许多牧民以放羊为生,牧民多以牛、羊及奶食为主,辅以粮食、蔬菜;农民以粮食为主,辅以肉食、奶食和蔬菜。奶茶泡牛肉干是我们早餐必备的食物,另外,我们还禁吃狗肉,因为狗是蒙古族最忠诚的朋友;在盛大的节日或是婚宴上会准备烤全羊,当然吃的时候会有很多的规矩。首饰、长袍、腰带、靴子是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部分。蒙古族的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妇女头上的装饰,多用玛瑙、珍珠、金银等制成。男子冬季戴羊皮帽,夏日多戴前进帽。男女都穿身宽袖长的长袍,束以腰带,着长筒皮靴。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那达慕”大会是我们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那达慕”在蒙语中是娱乐、游戏的意思,它源于摔跤、射箭、赛马三项竞技,现在已经成为草原上庆丰收、进行物资交流和举行民间体育活动的隆重集会。
北方的少数民族各有差异,南方也不例外。
接受采访的云南的彝族同学向记者介绍了他们民族的特点。“摸黑脸”是彝族很特殊的一种传统习俗,每逢到节日或婚、丧活动的时候,属姑舅表关系的青年男女,双手抹沾着锅底的黑烟,各向对方的脸上涂抹,来表示祝贺吉祥、幸福和喜庆。彝族有很多典型的食品,比如荞粑,面糊酸菜肉和锅巴油粉等。彝族的民间传统丰富多彩,比如十月年、火把节等。节日里要杀猪、羊牛等,还会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彝族女子善于纺织和刺绣,因此在彝族群众中有“不长树的山不算山,不会绣花的女子不算彝家女”的说法。
一位来自贵州的苗族同学说:在我们贵州有专门居住苗族人的村寨,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我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男女跳起踩堂舞。苗族人喜欢吃酸味的东西,比如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我们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不同,比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
海大有很多少数民族的同学,限于记者的时间和精力,不可能对所有同学进行采访,上面几个同学的介绍,希望能让大家对少数民族有更多的了解。不同的民族,共同的海大,使海大让我们从四面八方走到了一起走到了一起。
记者:焦文倩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