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5年7月4 日,由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和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新质生产力培育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会在青岛举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在校研究生50余人济济一堂,共同探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法稳研究员以“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态内涵及推进策略”为题,深入剖析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他指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关键在于破解资源与环境困境,其生态内涵涵盖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维度。他表示,提升农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历史使命,并提出了多项关键战略举措,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清晰方向。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产业发展处处长郝向举聚焦渔业领域,作题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分析了渔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现状、面临挑战及未来任务,明确了“十五五”水产技术的发展思路。他指出,池塘养殖、大水面生态渔业、稻渔综合种养等是渔业发展的重点方向,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融合是推动渔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传统渔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兴渔业产业也将不断壮大。
山东大学商学院杨林教授在“培养海洋新质生产力的财政政策取向”报告中指出,海洋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但存在“大而不强”的结构性问题。她将海洋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总结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以及高水平开放”,并剖析了财政政策在支持海洋新质生产力培育中的制约因素。她提出,通过减免海域使用金、税收优惠、财政投入与补贴、发行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青岛聚大洋藻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继法博士分享了“实现海藻资源高值化利用 壮大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他介绍了全球海藻资源分布及藻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重点阐述了海藻产品高值化开发的现状、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应用方向。他提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藻业向绿色、智能、高值方向转型,将全面提升我国海藻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水平。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秦宏教授主持会议。点评环节,中国海洋大学于会娟教授、范占伟教授、王娟教授和李大海教授分别对报告作了点评,丰富了研讨会的学术内涵。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韩立民在总结发言中表示,当前,农业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亟需推动农业的全链条管理。培育农业和海洋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突破传统要素约束,依托科技创新激活新型生产要素,拓展海洋产业发展空间。此次研讨会促进了学术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海洋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有益启发,为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引。
通讯员:殷伟
编辑:冯文波
责任编辑:冯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