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作为学生中的先进群体,其思想政治素质与行为表现具有显著的示范引领效应。提升党员发展质量、强化过程培育、促进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任务,亦是提升思政引领力的关键内涵。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党员发展、管理、教育全链条,创新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的实效性,为强化高校思政引领力提供了有益实践样本。
“党旗领航”与“成长引航”同频共振,确保思政引领方向精准
思想政治教育需依托具象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落地生根。学院系统构建涵盖“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四个维度的14项量化指标体系,通过将量化指标体系深度融入党员发展、管理、教育各环节,将抽象的思政要求固化为清晰的行为规范,实现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至党员教育管理的全链条覆盖。在入党积极分子阶段,将量化评议结果作为确定发展对象的核心依据之一,既提升了党员发展工作的科学性与透明度,也有效营造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在党员教育管理阶段,评议结果深度融入综合评价与毕业鉴定环节,形成“培养-发展-监督”的完整闭环,推动党性修养培育过程可衡量、可追溯。
数据显示,学院党员及积极分子的量化评议积分年均增长幅度超20%,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学院博士生党员马贝获评学校首位“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红旗智援博士团党支部荣膺全国高校首批“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称号。
“要求内化”与“身份强化”同向发力,确保思政引领规范落地
为有效解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虚化”问题,学院创新实施“星辰”责任岗制度。依据工作实际需求,科学设立党建团学工作岗、特殊群体帮扶岗、创新创业引领岗、志愿服务实践岗、网络思政团队岗等类别,确保每位党员“人人有岗、岗岗有责”。配套建立了公开承诺、履职践诺、述责应诺、民主评诺的“四诺”闭环管理体系:学期初党员认领岗位并公开承诺;每月在支部大会上述职汇报践诺情况;期末通过民主评议完成考核闭环。该机制有效破解了“有岗无责”难题,引导党员在履职实践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
“星辰”责任岗与“四诺”闭环管理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自觉转变,显著激发了党员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据统计,党建团学工作岗党员年均牵头组织各类活动逾50场;特殊群体帮扶岗党员结对帮扶学生转化率高达85%;志愿服务实践岗党员累计服务时长突破2000小时,学生对党员的满意度稳定在95%以上。
“场域深耕”与“效能跃升”同频共进,确保思政引领路径优化
学院深耕细作公寓这一关键场域,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延伸至基层末梢。制定《公寓育人成效评价办法》,将党建思政要求深度融入人才培养过程;组建“星火燎原”宣讲实践团,深入社区,以主题宣讲、理论研讨、微党课等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推动党员教育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实境体验”转型;实施“星火传薪”党员联系宿舍行动,每名党员每月定点联系1-2个宿舍,全覆盖开展培养考察、安全卫生督导、成长帮扶等工作,通过零距离联系学生、深层次服务学生,引导党员在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的过程中锤炼党性、彰显担当,实现了思政引领方式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效能跃升。
立足学生公寓主阵地,学院实现了党建工作在社区场域的深度下沉,有效拉近了党员与学生的距离,学院宿舍内务成绩稳居全校前列。学院逐步形成了“理论学习有深度、实践服务有温度、成长引领有力度”的思政工作新格局。由党员骨干领衔的“星火燎原”宣讲团,已深入企业、社区开展理论宣讲20余场,覆盖企业职工、学校师生800余人次,有效拓展了思政引领的覆盖面。
新时代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需以系统化的全链条党员培育为抓手,以持续的制度创新为驱动,推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从“点上发光”向“面上成势”拓展。未来,学院将继续以高质量党建为“红色引擎”,驱动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式发展,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坚实的组织力量。
新闻链接:【大众新闻·大众日报】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构建党员培育新机制,提升高校思政引领力
编辑:左伟
责任编辑: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