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

作者:胡业文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来源: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发布时间:2024-11-25 字号:

本站讯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以下简称“海洋电磁团队”或“团队”)由李予国教授于2010年牵头创立,面向国家海洋资源勘探和海洋科学研究迫切需求,服务于国家“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近年来,团队在海洋探测装备研发领域取得重要突破,成功研制我国首套深水大功率海洋可控源电磁发射系统和6000米级海底电磁采集系统,显著提升了我国海底深部结构及海洋环境探测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为我国海洋探测仪器和国防建设提供了一项全新的技术方法和系列化装备。2023-2024年,团队在西太平洋5000m以上深水区完成海洋电磁数据采集及在长江口海域开展的海底淡水电磁探测试验,填补了国内海洋电磁方法应用场景的多项空白,为深部结构研究以及海洋电磁近海工程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科研报国,坚定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抓重大、抓尖端、抓基础,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海洋电磁团队发展一直将党建工作与科研工作紧密结合,通过党建活动促进科研团队内的学术交流、项目合作和成果转化。

团队内博士研究生党员人数占学院探测系博士研究生党支部总人数的近1/3,一直有着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学习强国人均积分达45000+。团队成员注重借助学校资源和学术会议交流外出的机会,主动参观红色教育基地,接受革命精神洗礼,先后前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海军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将思想引领贯彻于团队科研生活的各个方面。团队科研任务出海多、出差多,团队党员时刻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参加每段航次时都积极主动参加临时党支部的各类理论学习和主题党日等活动;在共享航次作业时,团队成员会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帮助其他团队完成科研任务,比如海洋声学设备布防回收、海水取样、海洋底质取样等,事事冲在前列,彰显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航次队员们的一致好评。2023年,在与东方红3船党支部联合举办的“海上读书班”活动中,团队成员孙公毅、吴俊良、吴晓婷等作为领学人带领科考队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得到了学校新闻媒体“观海听涛”的宣传报道;2023年10月,团队成员将丰富的科考实践经历融汇成为党课的优秀范例,获得学院微党课比赛的一等奖。


(二)研学并进,共促发展

团队对科研活动开展形式做出了创新,采用“大组会+小组会”相结合的形式。既有以阶段汇报总结为主题的大组会,导师组对整体科研进度和科研方向进行评价指导,避免了学生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候的盲目性和低效性;同时,又有在学生群体之间开展的小组会形式,一般以研究方向为单位开展,便于沟通讨论,多涉及程序编写具体问题、软件具体使用、专业课程基础问题、技能分享等方面,主要目的是使团队成员可以更高效地开展工作,发挥海洋电磁团队的互帮互助精神。


海洋电磁团队成员研究方向涉及多门学科,既有传统地球物理领域的数值模拟、反演算法研究等,也有涉及海洋电磁装备研发方面的传感器研制、电路设计、单片机开发等。为了形成良好的科研闭环,团队成员借助小组会的形式进行沟通,数据处理结果可以为电路设计方面的同学提出要求,反演解释结果可以对团队内数据处理的成员提供参考建议,由此形成了地球物理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各个环节的良性循环反馈,不同学科的结合往往能够产生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推动创新思维和创新成果的产生。

2023-2024学年,团队研究生发表SCI检索收录论文6篇,EI检索收录论文2篇,中文核心收录论文3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4项;获得地球物理领域专业竞赛获奖4项;参加学术会议共计40余人次。2023年9月,海洋电磁团队完成了我国首次海底淡水储层海洋电磁探测试验,自主研发了海底淡水勘探的海洋电磁立体探测系统,并在长江口海域进行了我国首次海底淡水电磁探测试验,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

(三)探索求真,实践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推动我国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海洋科考任务是繁重的、孤独的、艰苦的,但团队成员深知,建设“海洋强国”是新时代海大人的使命担当。每次有新的航次任务,团队研究生都会积极报名,充分发扬“爱国、求实、创新、拼搏”的海大电磁团队精神,克服晕船、恶劣海况、任务繁重等因素对身心带来的冲击,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中。目前团队所有研究生成员均参与过海洋科考任务,航次任务时长从7天到70天不等。“把论文写在浩瀚大海上”,通过完成航次任务,团队成员对理论研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进一步掌握了出海技能,提升了团结意识、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了团队成员的担当精神。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团队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技能培训活动,让成员可以快速掌握科研技能,增强海上安全意识,为海洋科考源源不断输送新生力量。

团队成员充分借助学院、学校提供的优质平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迎新先锋岗、校庆志愿岗、党员先锋岗等岗位中均闪现着海洋电磁团队成员的身影,2023-2024学年,团队人均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0个小时。团队成员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借助主题党课、主题团课等形式宣传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国家海洋强国事业贡献青春力量,展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团队成员李卓轩、封常青参加学院组织的“科普知识进校园”活动,向中小学生讲授海洋地质、海洋气象、海洋科考等科普知识,提升大家对海洋的关注度。团队成员吴俊良作为东方红3船讲解志愿者,参与服务时长达到40个小时。

海洋电磁团队注重在完成科研任务之余,举办系列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团队成员的课余生活。团队根据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不同种类的体育活动,每一位入组的新生都能找到与自己兴趣爱好相符的活动小组。目前该活动形式在团队内已经运行了一年多。



(四)包容合作,共攀科峰

为了加深中德两国电磁法研究学者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互促,2024年7月,团队在李予国教授的带领下,与德国科隆大学共同主持中德科学中心合作交流项目,并在青岛召开为期一周的第三届中德电磁地球物理学双边研讨会。国内外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共同交流,参会人数达到百余人。在此期间,团队成员中有13人在本次会议上做海报展示,详细介绍了课题组近年来的不同研究方向的科研成果。同时,团队成员还承担了所有会务组任务,包括仪器设备入海关、接待外宾、会议注册、现场秩序维护、设备调试、交流翻译等事务。工作繁重、任务艰巨、要求严格,团队成员不辞辛苦,任劳任怨,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地完成了工作任务,体现出高度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凝聚力,充分展现了海大青年科研工作者昂扬向上、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

会后,团队与德国科隆大学的七位青年师生在黄岛金沙滩共同开展了为期两周的电磁探测试验,既向海外学者展示了青岛这座海滨城市优美的风景,又配合他们成功地完成了野外实验。这种难得的跨国交流机会让团队成员触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学习到了最新的科研成果,拓宽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创新思维,促进了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未来,海洋电磁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团队将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我国在海洋电磁探测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促进国家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加强海洋资源开发和保护、以及推动国际海洋科技合作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胡业文

编辑:胡业文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