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9月17日至23日,随着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在各地开展,我们迎来了第二十个全国科普日,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中国海洋大学有两个学生组织——海洋科普协会和气象协会,他们面向社会,走进校园,走进社区,宣讲海洋人物故事,科普前沿海洋气象知识,自觉践行建设海洋强国的使命和担当。他们围绕“全国科普日”主题,策划开展了系列活动,积极投身科普实践。
社团联谊,贯通科普“青年圈”,激发青年新活力
为了让更多青年人成为科普活动中“讲”的主力、“听”的主体,9月22日,海洋与大气学院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组织海洋科普协会和气象协会联合开展主题团日活动,两个社团的骨干成员和科普队员共同参观了在9月19日刚刚开馆的青岛科技馆。青岛科技馆是全国首个以海洋为主题的特大型综合科技馆,是青岛市重要的科普平台和阵地,囊括海陆变迁、海洋现象、蓝色生态、深海探索等多个特色展厅,旨在帮助学生学习海洋科普知识、了解海洋科普最新动态,引导学生热爱科普、立志科普。
社区联建,畅通科普“工作圈”,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积极响应校团委“翱翔的海鸥-社区青春行动”号召,海洋与大气学院团委结合学院科普特色优势,制作社区科普课程菜单,与青岛市金家岭街道鲁信长春花园社区联合打造“心向蔚蓝”海气科普公益课堂,公益课堂每周开展一次,由海洋科普协会、气象协会的骨干成员和热心海洋科普的研究生担任主讲和助教。9月9日、9月16日和9月23日,共有6位主讲和9位助教走进社区,为居民和小朋友开展海洋科普、气象科普和作业辅导小课堂,为社区的海洋、气象科学文化氛围营造贡献力量,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生活。
学校联盟,连通科普“活动圈”,青春护航红领巾
为普及海洋气象知识,拓展青少年的科学视野,增强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营造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9月7日,海洋科普协会的5名志愿者走进崂山区育才小学,为四年级同学科普核污水如何产生,以及核污水和核废水的区别,并通过核污水的介绍引入了大洋环流知识的科普。9月8日,志愿者们为崂山新世纪小学同学策划了“少年海大行”研学活动,38位同学走进海大校园,参观海权馆,了解海权、海防相关知识和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现状。9月21日,科普协会志愿者走进市南区福林小学,通过宣讲海洋环保知识、手绘海洋环保海报比赛,让保护海洋的观念深入到每一位红领巾心中。科普协会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宣讲海洋知识,激发了青少年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线上联学,打通科普“朋友圈”,聚焦搭建新平台
为搭建专业化、立体化和创新型的科普体系,扩大科普宣传影响力和覆盖面,科普协会制作科普推送、科普文章与科普视频,通过微信公众号“OUC浩海”和哔哩哔哩等多个媒体平台发布,内容涵盖海洋环境、海洋生物、物理海洋、海洋现象、海洋地质和极地海洋六个板块。目前“OUC浩海”公众号已发布400余篇文章,累计浏览量超30万。
今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普协会和气象协会将共同探索常态化的科普实践模式,让海洋科普和气象科普自发于青年、服务于社会,让青年得到锻炼、收获成长,以恒心不辍的科普行动为媒介,为“科技强国”“海洋强国”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巩钇
编辑:高鹏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