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

作者:侍茂崇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3-05-10

石臼港的建成,就是发生在春天里的一个最美的故事。1978年3月,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在京召开。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那时寒冷的北方冰河还没有完全解冻,但是一股强劲的暖风扑面而来,锐不可挡。

石臼之称,一传自宋代始,有漂泊海洋的渔家在东南隅岬角驻足拴缆,上岸舂米为食,形成多处臼状石坑,故称“石臼”;又传宋代岳飞部将李宝破金后屯兵此处,用“石臼”杵米而得名。明初,为防倭寇设“备御千户所”,始称石臼所。1945年9月称石臼镇。1985年改置石臼办事处,1988年4月12日改名石臼街道至今。石臼街道地处日照市市区东部,东濒黄海,北邻市政府驻地和秦楼街道,西接日照街道,南连奎山街道。

上书请改港口选址

1973年初,我国港口吞吐能力非常薄弱,经常发生船舶压港、压货、压车的情况。周总理“三年改变我国港口面貌”的号召,曾经唤醒多少专家的梦想。但那时文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许多建港精英,只能王顾左右而言他。1976年,“四人帮”被一举粉碎,神州万里,春意盎然,百废待兴。

1978年3月,全国第一届科学大会在京召开。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作了报告,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此刻,坐在台下认真聆听着小平同志话语的侯国本,心情无比激动。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也成为国家的建设者了!想到这里,他的手甚至跟着澎湃的心潮微微地颤抖起来!他在内心感激小平同志,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他下定决心,今后再也不畏首畏尾,要抛开顾虑,尽全力报效国家,以报答小平同志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在小组会场,小平同志说:“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向党中央讲!”听到这话,在场的大家都愣住了,会场一时间陷入寂静。大概是受到了小平同志的话的鼓舞,侯国本鼓起勇气,起身对邓老及在场各位谈了对鲁南建港选址的看法。小平同志认真听取着侯国本的发言,不时地提问并点头予以认可,认为侯国本的发言有道理,而侯国本更是当即用20分钟写了一份书面材料。下午,小平同志就作出批示:连云港项目暂缓,组织专家对石臼所建设深水大港的可行性进行重新论证。

这短短一句话,叩动着侯国本的心。从小平同志的态度看来,中央是非常愿意听取广大专家群众的意见的,已做出的决定也不一定就是不可逆转的。

会议结束后,侯国本回到青岛,立即与6位关心建港的海洋工程科技工作者彻夜长谈,最后决定联名给国务院写人民来信,由曾呈奎院士通过中国科学院有关人士转交上去。信是根据大家的讨论意见由笔者执笔的,大意是:连云港是个老港,有很好的管理系统和运输经验,但是,连云港附近是黄河故道,那里曾是黄河入海口,泥多、水浅,不适宜建深水大港;而石臼所水清沙少,是一个适宜建10万吨乃至2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良港港址。现在“四人帮”已倒台,希望按照科学规律办事,为了做到公正公平,杜绝后患,应组织全国专家论证,等等。

信件交出之后,几位同志都寄托了满满的希望,等待着中央的回复。

等待的同时,实际工作也已展开。3月,山东省地质局、测绘局、气象局、山东海洋学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水文站,勘测公司、青岛港务局、青岛海运局、临沂地区水文站、山东省交通测绘队、日照县水利局等单位的600多位专业人士组成专业勘测队伍,联合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北海舰队等14个部门和单位,在短短4个月内,对日照百公里海岸线进行了全面勘测。6月形成了一份完整的选港资料———《鲁南选港规划资料汇编》,为石臼港址选定奠定了科学基础。

然而,这封信寄去之后,却是杳无音信。侯国本有些犹疑,信件是否交到了相关领导人手上?领导人是否阅读了信件?阅读了信之后为什么没有回复?是仍打算维持原计划在连云港建港,还是对石臼建港仍存顾虑?侯国本为此事忧心忡忡。侯国本猜想,连云港有了李先念同志的批示,如果李先念同志不松口,下面谁都不敢改动目前的局面,关键问题就是能让李先念副主席允许对两个港址进行比较,依据专家们的比证结论,再做选择深水港址的决定。

侯国本与王涛当即决定马上给李副主席写信。建议信主要内容是在兖州煤炭出海深水港址选建在连云港还是岚山(石臼)港问题上,请求李副主席同意召开两个港址专家研讨会,依据比选论证结论决定港址的选择。信的内容如下:

李副主席:你好!

关于连云港建成深水大港问题,我们写了一点意见,希望领导看一看。你每天都是很忙的,这类问题也来打搅你,我们感到太冒昧了,请你原谅。

一、关于连云港作为深水大港的选址问题,有的干部同志不恰当地利用了你的部分讲话“…把连云港建成与世界名港媲美的深水大港…”作为领导的意愿向下贯彻,使科技人员只能为建连云港而谈连云港。这不仅影响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影响了百家争鸣的政策,也影响了你的声誉。

二、某些干部同志,在连云港与石臼港作为深水大港的港址选择问题上,存有成见。因为两个港址在投资问题上,与建成后的管理维修问题上,相差很悬殊。领导干部不广泛地听取科技人员的意见,不进行合理的经济比较,不顾技术后果。硬性地把连云港作为深水大港进行建设,就妨碍了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三、建设连云港在淤泥问题上提出了不合理的观点,即连云港的淤泥量,约等于塘沽港的淤泥量,向塘沽港看齐,以塘沽港为标准(港口吞吐量,接近于稀淤疏浚量)。这样的观点就为现代的建港工程树立了一个既浪费又不负责任的目标。也给子孙后代背上了一个清理淤泥的包袱,这不是四个现代化建设的方向,这要负历史责任的。

因此我们恳切地要求李副主席关心这个事,并希望由国家科委召开有关海洋工程,港口建设的科技工作者会议。探讨有关连云港、石臼港作为深水大港的港址资料,已确定港址的选择方案,供领导参考。

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也能广开言路,使科技工作者,从各方面关心四个现代化建设,使我们所有工程都能多快好省地,不遗后患地进行建设。敬礼!

山东海洋学院副教授 侯国本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王涛

1978年12月24日

此信一发出,立即受到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12月27日华国锋主席即批示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研究;12月29日余秋里副总理批示要交通部叶飞部长考虑组织论证。很快李先念主席批复:

方毅、谷牧、叶飞同志阅。

看来有不少意见(前已转出二信),我虽召开过会议赞成这个方案,现在有同志提出不同意见,这些同志心情是好的,我想他们是对这么大的工程抱负责态度的。为了慎重起见,请谷牧、叶飞同志主持,方毅同志如能参加更好,再召集不同意见的同志和赞成这个方案的同志一起,多议几次,听取不同意见,大有好处。请认真斟酌。

李先念

一九七九年元月一日晨李先念副主席批示手迹

南派北派大辩论

李副主席的这个批示一公开,连云港和石臼港两个港址比选的形势顿时大变。

1979年2月,交通部发出《关于召开研究岚山港、连云港港址座谈会的通知》,就一封人民来信进行讨论。拟于2月中旬召开山东、江苏两省及有关专家会议,集思广益,对岚山头、连云港两个港址进行全面研究、比较。通知转发了侯国本和王涛给李先念副主席的信和华国锋、李先念、余秋里、古牧等领导的批示。

4月6日至20日,由交通部主持,会同国家计委、建委、经委、中国科学院、铁道部、煤炭部、外贸部、国家海洋局、海军总部和山东、江苏两省,共同组织召开了连云港与石臼两港址评选研讨论证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与建港工作有关的科研院所、高校、设计施工单位等的专家和科技人员共81人。

论证会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6日至13日,组织会议代表到石臼、连云港现场查看并听取各地港址可行性情况介绍;第二阶段,4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交通部会议室召开讨论会,各方面专家从不同角度,敞开思路,各抒己见,进行面对面辩论。

山东队伍是一位副省长带队,队员中有计委、建委代表,有地市、县负责人,技术人员有气象、地震、地质、陆地水文、海洋水文,连云港方面,人才济济,有三名教授和两位博士,我们只有一个副教授(侯国本)和两个讲师(王涛和侍茂崇)。交通部则聘请若干国内知名建港专家,其中印象最深的则是天津大学副校长赵金声教授。百人车队迤迤逦逦数里,引得公路两边百姓驻足观望。

辩论大军在石臼所和连云港各停留4天,在这4天里听汇报、看现场,查资料。积累“弹药”,为最后北京交锋做好准备。在两地厂址调查中,石臼所海水湛蓝,连云港海水浑浊,泾渭分明,优劣立判。但是据此说连云港不能建大港,那也太武断。后来连云港大港逐渐建成,山东黄河海港也在黄河入海口横空出世,就是最好说明。但是,当时都是箭在弦上,一场大辩论是无法回避了。

8天现场调查结束,然后到北京住交通部招待所,进行为期7天的大辩论。由于连云港位于石臼所之南,希望连云港首建大港的被当时与会者戏称为“南派”,希望大港港址落在石臼所的则戏称“北派”。在交通部大会议室内,南北意见相左两组,分列会议桌两边,外请专家则在横手就坐。交通部副部长对此次会议高度评价:文革结束,科学春天来临。希望与会代表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对事不对人。

北派南派,冷眼相对,面色凝重,不苟言谈。辩论一开始,双方争着发言。北派断言:连云港处在老黄河故道影响下,泥沙太多,挖出的航道不久就会被泥沙填平,那时船只进退无法,天地难应;南方派则反唇相讥:石臼所水清不假,但是底砂运移更可怕,一场大风会造成航道骤淤,淸沙要比清泥难得多!平心而论,南派领军人物严凯院长(华东水利学院),倒不失大家风范。他说:“两地都有建大港的可能,论水文条件石臼所略好;比交通便利,连云港则略胜一筹。南方有严凯领军,北方有赵金声力挺。一时辩论形成胶着状态,谁都说服不了谁。这时关键人物出现了,他就是交通部一位总工程师刘济舟。他说:“我在连云港航道内穿潜水服潜过水,那里淤泥深不可测。石臼所海水清澈见底,没有泥沙来源,应该是建港首选!”当时我们感觉“老总就是大拿”,且这位“大拿”又是在交通部这个主管部门,可以说是“一言九鼎”。老总发言一锤定音,最后大港港址选在石臼!

日照港的选址过程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因为专家建议而对国家已决定的重大建设项目作出修改。国家领导人广开言路,纳谏八方,讲科学,重证据,像一股春风吹遍华夏大地。一石激起千层浪,我国工程界顿时掀起一股建港风:各路精英,衮衮诸公,或执判官笔,或发英雄贴,或登坛布道,或华山论剑,一时建港建言,蔚然而行。

1982年我国深水泊位51个,吞吐能力1.2亿吨,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沿海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5062个,国内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达349亿吨,吞吐量和集装箱均己位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己经有十二个亿吨大港。世界上吞吐量前二十位的港口中,我国已占到十个;吞吐量前十位的港口中,我国已占到七个。

由此可见,石臼所与连云港大港之争,意义远非两个港选择问题,而是祖国的腾飞与万年基业。

现在看来,这种建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大辩论的精神正在缺失,评审会大都嘴抹蜜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我衷心呼唤“石臼所大港精神”有皈依之处!

文章作者:侍茂崇

文章来源:第2036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18年11月15日)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赵奚赟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