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最缺水和缺耕地的国家之一,因此,人们对海水养殖寄予厚望。但是,我国近岸海水养殖已接近其承载力极限,海水养殖从近岸走向离岸、远海是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必然趋势。
我国远海养殖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巨大的养殖容量、与其他用海活动冲突少、水质好、寄生虫病害轻等优势,已逐渐成为水产界关注的热点,也有望成为我国未来的蓝色粮仓。
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如火如荼,已建成的装备(平台)近40台套。然而,目前深远海养殖发展十分不平衡,即以盈利为主要导向的经济型养殖模式发展迅速,以构建蓝色粮仓为主要导向的民生型养殖模式发展缓慢。这一现状不利于实现通过发展深远海养殖构建蓝色粮仓的初衷。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的深远海养殖平台多为经济型养殖模式,该类养殖模式的发展很难解决下列三对矛盾,或者说深远海养殖发展存在下列三对需要解决的矛盾:
1
产品可购性与企业盈利性
深远海养殖作业于开放、高海况海域,因此,与其他海水养殖方式相比,养殖装备建造投资更多、生产管理成本更高,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才可能参与;而且,在海水池塘养殖、近海养殖和深远海养殖共存的当下,深远海养殖实现盈利只能是养殖那些在池塘、近岸海域普通渔农很难养殖的市场价格更高的种类,或通过深远海养殖可获得额外收益(溢价)的种类。水产品的市场价格与供应量关系紧密,从企业持续盈利的角度分析,现行深远海养殖模式不大可能大规模生产普通百姓买得起的低价格产品(图1)。可见,产品可购性与企业盈利性间矛盾的解决需要发展新的养殖模式。
图1 深远海养殖发展的两个策略
上半部是以盈利为主要导向的经济型养殖模式,下半部是以蓝色粮仓建设为主导的民生型养殖模式
2
自动化养殖装备应用与
近岸失业渔农再就业
由于实施严格的环保督察和海岸带综合治理等政策,我国近岸养殖已开始成规模向远海转移,这无疑给深远海养殖带来了发展机遇。然而,鉴于深远海养殖作业海域的高海况和高安全风险特点,现行深远海养殖普遍实行的是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养殖策略,这决定了深远海养殖无法解决因失去养殖鱼排而失业的渔民再就业问题。可见,海水养殖向深远海发展与众多近岸养殖渔民再就业的矛盾也需要发展新养殖模式加以解决。
3
高碳足迹产品特点与
国家低碳产品要求
与其他海水养殖模式相比,现行深远海养殖大多会消耗更多且由柴油发电机提供的能量,这就使得养殖产品具有高碳足迹特征。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水产养殖也有责任尽力降低养殖产品的能耗。国内外已开展了多种绿色能源与海水养殖结合的尝试,目前已普遍接受的是远海养殖与风电融合发展的理念。目前风电场与远海养殖共用同一片海域已在多地实现,但两者在用电方面的有机结合还很少,深远海养殖产品的高碳足迹问题还没能解决。可见,养殖产品碳足迹高与国家对产品低碳要求矛盾的解决也需要发展新养殖模式。
2023年全国解决当前海水养殖向远海发展中存在的这三对矛盾都指向了构建新的蓝色粮仓建设为主导的民生型养殖模式,即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赢的深远海养殖模式。为此,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海洋大学的专家们提出了“海上牧渔城”发展模式。“海上牧渔城”是在深远海海域利用防波减流设施围建一个巨型养殖场,在其中利用普通养殖设施开展以鱼为主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并实现三产融合发展。由于巨大的养殖规模,该模式不仅可高效率生产大量面向普通民众消费的绿色水产品,还可使养殖、加工、物流、风电、旅游等一体化成为可能,经济效益倍增,环境和社会(如就业)效益显著(图2,图3)。
图2 海上牧渔城结构概念图
(董双林,等. 迈向远海的中国水产养殖:机遇、挑战和发展策略. 水产学报,2023,47(3): 039601.)
图3 海上牧渔城俯视图
(林鸣. 发展大规模深远海养殖:问题、模式与实现路径. 管理世界,2022,38(12): 39-60.)
海上牧渔城的核心之一是规模大。大规模的围栏设施意味着巨大的建造投资,但同时也意味着建造单位水体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现行深远海养殖平台单位水体的建造成本一般需要几千元,而海上牧渔城的相应成本仅几百元。海上牧渔城较低的单位水体建造成本和围栏内较安全的养殖环境就使得在其内大量养殖低价格、大众化品种成为可能。由于集中的大规模水产养殖也使得风电与水产养殖的有机结合、三产融合成为可能和必然。
在海上牧渔城中实施综合养殖极其重要。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图4)可使投入的饲料实现多次利用,减少浪费和自身污染,是保障生态安全和增加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图4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水下概念图
(Chopin T. Aquaculture Europe, 2012, 36(4): 5-12.)
海上牧渔城可在开放海域建造(图3),也可依托于一个或几个岛屿建造(图5)。前者的建造条件限制较少,但围栏造价较高。后者造价较低,但要充分考虑国家有关岛屿开发政策的要求。
图5 依托岛礁的海上牧渔城
(林鸣. 发展大规模深远海养殖:问题、模式与实现路径. 管理世界,2022,38(12): 39-60.)
鉴于海上牧渔城投资量大、投资回收期长、设施寿命长、惠及民生,属于重大农业基础设施的特点,创新多方投资、经营的企业治理结构可能是加快该模式建设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国家双碳战略、海洋强国战略大背景下,深远海养殖的发展需要经济型养殖模式和民生型养殖模式双向发力,平衡发展。我国深远海养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济型养殖模式需要进一步根据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指标进行优化,民生型养殖模式还有很多基础性工作要做。
本文作者介绍
董双林 教授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博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中国海洋学会海洋经济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养殖生态学分会理事长。长期从事生态养殖理论与技术研究,研发了低洼盐碱地池塘安全养殖技术和滩涂海水池塘清洁养殖技术,推动了我国盐碱荒地渔业利用和滩涂池塘清洁生产,并分别于2006年和201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首位) 。2012年起又开拓了我国深远海鱼类绿色养殖领域,已实现了温暖海域冷水鱼类养殖的世界性突破。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或通信作者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2项,制订水产养殖地方标准2项。主编教材3本,培养博士研究生57名。
新闻来源:2023年3月8日[水产学报]海上牧渔城——一种民生型深远海养殖模式
编辑:黄苗苗
责任编辑: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