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鹏:期待樱花烂漫时相约校园

作者:金松来源:新闻中心发布时间:2022-03-24点击数:649

  家里钟表分针和时针在“12”重合时,宋鹏对着笔记本电脑屏幕说道:“下课!”等到最后一名学生退出云端课堂,他走到窗前向小区眺望:天有点阴,零星飘着小雨,楼下绿地上,一簇簇迎春花正在绽放。

  宋鹏是海洋地球科学学院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系副教授。3月18日上午的地震波动力学线上课是他的“首秀”。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他正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访学,这门课由同事在线代为讲授。

  地震波动力学是学科基础必修课,宋鹏讲授多年并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授课模式由线下转到线上时,他还是感到了压力,毕竟对在线教学他之前没有实践经验。“熟悉平台并学会操作是上好线上课的前提”,为此他对ClassIn平台的性能和操作进行了“恶补”,并预先测试。为了解教师客户端和学生客户端的不同,他找到一名研究生助教共同进入所建课堂进行模拟授课,两人在“教师”和“学生”之间频繁切换角色,并同步开通微信视频,以便得到最真切的体验反馈。

  3月17日晚,也就是正式开讲前一晚,宋鹏邀请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和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全部大二学生进入线上课堂,进行模拟授课。通过多轮测试,加上同学们积极配合,他熟练掌握了ClassIn平台的授课、随堂测试以及作业发布等各项功能。“实践出真知,这下我有底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宋鹏依然很兴奋。

  第一堂课开始,宋鹏没有直奔主题讲授专业知识,而是对“围观”的52名学生讲述了2020年初他在美国访学时遭遇疫情的所见所思。“回国后,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只有我们国家才能始终做到把人民生命和健康放到第一位,能够始终做到上下齐心、团结抗疫、精准防控……所有这一切都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政治优势。”宋鹏说,访学经历为课程提供了第一手的思政教育素材,也有助于同学们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整理好心情,适应线上授课模式。

  “地震波动力学整体理论性较强,对学生数理基础要求较高。”宋鹏介绍,自己线下授课主要以PPT为主、板书讲授为辅,对简单数学推导会借助PPT、某些关键点数学推导等会通过板书来分别完成。针对在线教学的特点,他重新优化充实了教学课件,比如将原来线下借助板书完成的关键点数学公式推导“搬”到了PPT上,借助动画形式分步展示,学生看后也能了然于心,他将这一过程形象地称为“剥洋葱”。同时,他还重新梳理、健全了课程在Blackboard平台上的原有资源,不断增强线上授课效果。

  长时间在线听讲,学生注意力会分散,听课效果会打折。对此,宋鹏有自己的对策,每次课他会提前20分钟进入课堂,对学生嘘寒问暖,顺便提醒大家打开摄像头并应用平台的轮播功能,以便实时掌握学生在线学习情况。授课中,他会不时抛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并随机提问;讲授完某个内容作小结时,同样会让学生“举手上台”回答提问。连珠炮似的提问让学生无暇走神,精彩的讲授内容也让学生无意“溜号”。 

  “老师设计的授课内容太紧凑了,根本没时间走神”“线上学习我不敢有半点懈怠,总是得不住地思考问题”“线上学习的学习效率怎么比线下还要高?”……第一次线上授课结束,同学们在留言区的反馈让宋鹏信心满满。

  “如果把师生分别比作企业和消费者的话,那么课堂教学这个‘营销’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外的‘售后’就可以被忽视。”宋鹏坦言,数理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课后往往想通过实践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基础一般的学生课后容易对讲授内容产生困惑,遑论实践验证。为此,他专门设计了一项基于地震波动方程的数值模拟大作业上传至Bb平台,“作业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和较高的挑战度,可以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空间和实践动手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条件,鼓励他们继续作深入研究;也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清楚认识到所学理论对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性。同学们可对作业各取所需,从而各得其所”。 

  “亲爱的爸爸,千千万万个像您一样的勤奋的工作者在背后付出着辛苦的劳动,老师们为孩子们精心地准备线上课程,清洁工们在街道边进行消杀、打扫,白衣天使们在防疫一线无微不至地照顾着病人……正是由于你们的辛苦付出,才能使得我们的生活节奏不受影响,能够安全健康地生活和学习。”上小学的女儿按照学校的布置写给宋鹏的《一封家书》让他感动不已。信中,居家学习的女儿先写了爸爸工作的忙碌,又写了被爸爸“冷落”的感受,最后写了瞬间理解了爸爸,明白了爸爸工作的意义。“看到女儿写的家书,我心里满满的全是感动,感觉孩子真是长大了。家人的支持也是我上好线上课的强大动力之一。” 

  “疫情在带给我们危机和不便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每人一次在特殊环境中思考和自省的机会。经过这次洗礼,我们收获的将远比失去的多得多。”宋鹏说,当下最期待的就是,樱花烂漫之时再与学生相约于花香醉人的春日校园。

文:金松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

编辑:李华昌

责任编辑:李华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