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在高校一百年——校史中的红色印记”之中国海洋大学“蓝色粮仓”

从掀起海水养殖浪潮到发起“蓝色粮仓”计划

作者:刘邦华 赵奚赟 曾洁来源: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03-09

“蓝色粮仓”

中国海洋大学引领支撑了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构建了我国海洋大型藻类、贝类等育种技术体系,引领或主要参与了海水养殖业的“五次浪潮”,推动我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水产大国。此间涌现出方宗熙、王克行、包振民、麦康森、李琪、董双林等大批海洋水产养殖领域的科学家。

早在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就明确了渔业和粮食安全的关系,认为发展渔业,增加水产品供给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2014年,中国海洋大学韩立民团队申请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海洋事业发展中的‘蓝色粮仓’战略研究”。2018年,由董双林教授科研团队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联合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大的深远海养殖重器——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在黄海冷水团正式启用,30万尾鱼苗集体乔迁入驻“深海新居”,此举不仅开启了我国批量养殖深海冷水鱼的新时代,也标志着“蓝色粮仓”建设已然迈出坚实的步伐。

1978年,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生物系教授方宗熙在实验室进行海带育种研究。

2004年7月,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麦康森(右)在养殖基地从事贝类育种研究。

1994年,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王克行(右二)在指导学生检查虾苗及对虾幼体发育情况。

2005年6月,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包振民在扇贝育苗厂查看“蓬莱红”新品种生长情况。

2014年9月,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董双林(左一)从事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8年5月4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与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联合设计,青岛武船重工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最大的深远海养殖重器——全潜式网箱“深蓝1号”在青岛建成、下水。

2018年10月,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李琪(右三)与师生在荣成牡蛎养殖场查看牡蛎新品种生长情况。

整理:刘邦华 赵奚赟 曾洁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李华昌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