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胜于生命”:周浩然的大学时光

作者:刘永祥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01-15

电影《我是周浩然》的全国公映,让很多人开始了解这位青岛即墨的革命先烈,也让许多海大师生第一次知道,原来我们还有一位如此优秀的校友!没错,周浩然曾经在国立山东大学时期的海大园(今鱼山校区)里求学近一年时间(1936年10月—1937年7月)。

周浩然,别名周世超,他是作为一名旁听生在国立山东大学求学的。那时的旁听与今天并非同一概念,民国时期旁听生制度的存在是一所大学包容开放办学理念的体现,在中国近现代文化名人里,周建人、沈从文等都曾经做过北京大学的旁听生。与“偷听生”不同,旁听生是需要向学校方面申请办理相关手续的。周浩然在1936年10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到山东大学要得保证书报名单等归,找周培之、焦继亭二律师作保人,并交六十元学费,有《时报》《公言报》《民报》等记者,同时将候待各主任签字后将保证书等交校长收去,遂乘暮归来,时父与伯父皆甚欢喜。”

周浩然入大学有着十分明确的目标。他说:“我为了深造,为了多知,为了更有用于社会,为了更有济于人群,为了我的志愿,为了我的前程,为了国家的将来,以我这些迫切的需要,而到我生命的缺陷,深知我智慧的缺乏。于是我毅然决然的走进大学里来。”他从中学时就开始接触新思想和新文化,并在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师生的熏陶下,对革命产生向往,将唤醒大众、拯救国家、寻求真理作为人生的终极理想,曾先后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地求学,18岁时就加入了青岛“左联”,以笔为枪投身革命运动。

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安分”的人,无时无刻不想着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名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英雄。用他父亲的话说,就是:心大。而这种“不安分”,显然来自那个巨变的时代。五卅惨案、大革命失败、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再刺激着他那颗青春勃发的心。七七事变爆发后不久,国立山东大学被迫南迁,周浩然毅然投笔从戎,回到家乡组织队伍走上了抗日之路,去实现救国之梦,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1939年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4岁。

相较轰轰烈烈的抗战杀敌来说,他在大学的求学时光平静而纯粹:上课、读书。他选修了“哲学概论”“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国文”“经济学”等多门课程。有一次校长在报告中提出要添设电气研究班,他竟也要去“选读一二,以资广博”。多位老师都曾劝他要少上课,“多作堂下功夫,方是大学之治学方法”,但他仍坚持多听课。

经济学第一堂课,他因为拿着一个旧皮包,被老师当成收账伙计,场面颇为有趣。“饭后忽忽返校,业已误半时,入工学院第一教室听讲杨津生先生的经济学,初入时,伊突然停讲,讶而问曰:你也是来听讲的?我答曰:是。伊遂曰:我以为你是来要账的。登时,一堂三百余人哄然大笑。概我所携伯父修理的大皮包(入学时未买新书包,只将家中一旧皮包修理),加以边幅不修,恰似一要账的伙计也。”

他是一个求知欲极强的人,喜欢上课,更酷爱读书,他在日记中写道:“……读了一整午的哲学史,时值大雪纷飞,仰空望之,雪如堕柿,飘飘飞来。午后,又读了几个小时的《西洋哲学史》至五时,上册读完,又读了一时余的《英文报》,复习了两个小时的《中国通史》,又续读了一会下册的《西洋哲学史》,启程归来。”那个时代所赋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让他对每一分每一秒都极为珍惜。“我唯恐一分钟的荒废,辜负了宝贵的青春;我唯恐我的知识不如别人的广博深细;唯恐在这时代的面前,不能奋勇向前。”此前在北京求学时,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只为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寻求最大的进步。但过度的消耗让他大病一场,此后内心虽焦急,却不敢再如此拼命。他读书的最大特点是效率高,700多页的《西欧哲学史》不到24小时即可读完。究其原因,大约有四点:一是天资聪慧,二是家学渊源,三是集中时间,四是内心渴求。而且,凡读书,必做笔记。在他的日记里,关于读书的内容占比最大。他曾多次写道:“知识胜于生命。”

得益于此,一个学期后,他有7门课程考试成绩列学科榜首。同学们惊叹不已,经济学杨津生教授称赞道:“真才实学乃周世超也。”因为他听课认真,又能独立思考,有的老师指名让他参加考试,但限于校规有时并不能如愿。“午饭时,遇杨津生参事,因昨日张紫雏老师在考试完毕出场遇伊云:我的经济学因手续未办故不能参加,杨先生说:没有关系。”由此可知,未注册和交费的课程,可以旁听,但没有考试资格。他日记里提到一些课程的考试题目,颇能反映当时高校文科的学习情况,兹摘录一部分,供大家参考。

《哲学概论》:哲学与人生。

《中国思想史》:1.老子中心思想解。2.凡某时代思想之发生或演变皆有公例可寻否?试陈所见。3.西周初年思想如何?其渊源如何?试分别说明之。4.孔子政治思想略述。

《中国文学史》:1.神话传说与古代文学之关系。2.汉代辞赋不同之风格。3.汉代传记文学之创始及其影响。4.“房中歌”“郊祀歌”“饶歌”三乐府之意义。5.汉代文学作风之特点。6.阮籍、嵇康两人思想有无同似之处。

在所有授课老师里,他最钦佩颜歆(即颜实甫)。那时,颜歆刚回国不久,师生可谓有缘。颜歆也给他提供了很多帮助,比如:从图书馆借书。“请颜先生为我到图书馆借两本哲学史的书籍,伊立刻笔挥一书介,我持向图书馆主任黄先生,心中颇得安慰,又黄主任极其客气的给了我一袋借书证,犹使我感蔚不止。”

师生二人也常常讨论国内外时事、学术和教育现状等,思想十分投契,有时还会吐吐槽。“颜教授……谈起中国当今的学者与大学教授率多滥竽充数,率以求名而研,三数年成大学教授,再进而为中央研究院学位,每日乘汽车赴研究院饮茶、吃点、撞台球,毕返家睡家养家如此而已,其最大之职务为筹金建屋,毕之则去。”“颜先生也对我宣布他对教育的愿望与决心,他对于哲学在中国要培植一深厚的明确的根基的决心。不为名利,专为救中国,救社会。伊谈自归国半年来,对于哲学课程在大学教育里的缺乏,与一般观念的错误。他将在这次哲学年会上发表慷慨激昂的言论一同告诉了我,直谈到七时,始与颜先生言别。他把十七年来在外国读书的札记翻阅给我看,诚然令我惊叹不止。”足见一位优秀的老师会对学生产生何等正面的影响。事实上,周浩然下决心学习英文,啃读大部头英文原著(如考茨基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同样受了颜歆教授的鼓励。而二人投缘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具有共同的救国理想。

他所提交的哲学论文《就个人经验试论知识的起源》长达近三万字,充满真知灼见,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下面这段话:“中国人的事,必须中国人自己办;中国的解放,必须中国人自己努力;中国的光明,必须中国人自己争取;中国的建设,必须中国人自己气力去完成;中国的改革,必须中国人自己流血;中国的政治,必须中国人自己的经验所产生出来的理论来改造。”论文获得颜歆教授的高度评价:“作者求知之热情,向上之心境,及自生经验上各种宝贵之发现,皆极有价值,为近代青年中不可多得者。”

他还撰写《告山大毕业同学书》,其中许多话语,对于当今的大学生仍有警醒意义。如:“我们最重要的使命便是创造,惟有创造才是我们的生命,惟有创造,前途才有光明,才能发扬光大,才能有意义的把你个人,把这国家,把这民族巍然的屹立在世界上。”“我们忍苦耐劳,这才是我们的本色,我们能多学多作,这才是我们青年的精神,我们不怕劳苦,唯有多付出,才有大的成就,我们不怕牺牲,惟有多的流血,才有多的收获。”“我们要日日新,时时新,惟有新的一切,才是社会所需要的,我们要时时作新的努力,去获得新的知识,新的奋斗,新的生命,新的勇气,增加新的力量,新的工具,去开辟新的道路,建设新的社会。”很难想象,这些文字出自一位22岁的青年之手。

当然,他的大学时光纯粹却不单调,关注时局、公开演讲、观看话剧、习武练剑等等。日记里也处处闪烁着思想的火花,尤其在看待西安事变、传统文化、社会变革、帝国主义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凡此种种,容后再叙。

文章作者:刘永祥(作者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文章来源:第2147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21年10月14日)

周浩然在国立山东大学做旁听生时所撰写的论文封面,署名周世超(现由其六弟周法廉保存)

周浩然撰写的论文首页

颜歆教授对周浩然论文的评价墨迹(原件由其六弟周法廉保存)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赵奚赟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