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2020年春季学期,在毕业季来临之际,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强社特开展毕业季活动,以帮助毕业生们表达自己对于大学四年的感想和对母校的感情。活动主题为“毕业前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毕业生们可以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谢;可以表达对某位同学、舍友的抱歉;可以表达在毕业前回顾求学之路的记录(如求学前后照片对比);可以是其他想在毕业前想说的话,想做的事……
活动信息发布之后,陆续收到了来自毕业生的经验帖和同学亲自剪辑配音的音乐相册,他们用各种形式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与不舍,也表达了对学弟学妹们的期待与鼓励。
其中,2016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林桐同学给同学们分享了求职经验:
“2019年的夏末到冬初,奔走在求职路上,经历过无数迷茫和失望,但庆幸路的尽头是光明。从一无所知到现在,试过很多错,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希望能给你一些借鉴。
一、做出选择,并且坚定自己。本科生在面试过程中最容易被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不考研究生”,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自我矛盾,但我确实花了一段时间来思考它的答案。对我而言,工作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而考研是在学业上的深究,二者都是学习,只是我选择了社会这个课堂。慎重思考,明确自己的想法,一旦做好了选择,就要坚定自己的步伐,专心把这事情做好。可以适当进行职业规划,更加明确求职的方向,在众多宣讲会和招聘会中能够快速找到自己中意的工作。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也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有时候换个思路,事情可能就没那么难了。
二、早做准备,尽快进入状态。这一点我做的不好,所以走过许多弯路。通常在大三,每个人就会在考研和工作二者之间做好选择,选择了工作,就可以多关注学校的求职讲座和职业类比赛,在参与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同时找到求职的状态。这一阶段也要着手准备简历,简历要内容简洁、重点突出,最好只有一页纸的长度,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内容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改,在求职过程也要不断发现问题并修改完善自己的简历。针对不同场合准备几段自我介绍,用充足的时间斟酌字词,然后牢牢记住,毕竟有些时候紧张的脑子是构思不出一段精良的自我介绍的。
三、进行学习,做好知识储备。这里的学习有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意味着不仅现阶段要把握好课堂,在每次参加招聘之前也可以翻翻课本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不至于在面试官跟前一问三不知,并且永远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专业,毕竟进入一个新的领域对自己和用人单位都存在着太多风险;二是面试技巧的学习,奔波于招聘会和宣讲的过程中,我也在准备国考,虽然考试结果差强人意,但行测和申论的学习却在求职期间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让我在回答面试官的问题时能够理清思路。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对普通面试、小组面试和结构化面试等形式进行了解,早做准备才能在遇到时应对从容。可以准备一套正装,穿着正装面试不仅体现了对面试官的尊重,也能让自己更加精神,但大部分时候还是穿着得体就可以啦。
四、勇于尝试,不要害怕失败。面对未知,每个人都会有些惧怕,我在参加第一场招聘会之前,也是十分紧张,但迈出第一步之后,事情就变得容易了起来。大型招聘会现场的气氛往往比较轻松,和面试官简单聊聊天就好,面试会在后续单独安排,这时就要留意电话和邮箱,别错过面试通知;企业宣讲会相对正式,但也不必太过紧张,按照自己的节奏准备,如果有通知现场面试或笔试,也可以提前准备。四个月里,我投出的简历没有一百份也有了五六十份,大部分简历的结局都是石沉大海,但我们并不能因此灰心,下一次宣讲来的时候依旧要积极参与。如果事情还没有变好,那一定是因为还没有到它变好的时间罢了。
五、保持自信,树立良好心态。我始终记得大一的时候班主任组织毕业生进行就业和专业分方向指导,有位学姐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要知道自己是海大的学生,其他大学比不上你!”也许看起来蜜汁自信,但这句话在很多时候确实有鼓励到我。所以这句话也送给你们,毕竟母校除了自己可以吐槽,别人是坚决不能说一个不字的。但内心高傲,行事要低调,初入职场的我们都是新人,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许多,明确这一点会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
以上是共性的东西,个性方面就因人而异了。在我身上,个性的体现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严肃”气质和自觉挺直的腰板,精神状态的不同会让我在人群里瞬间突出,也就吸引了面试官的注意吧。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在求职中找到方向,奔向光明的前途。”
16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马雪菁同学为同学们分享了保研经验:
夏令营最深的感受:准确清晰条理地表述自己掌握的知识,展现真实水平,就成功一大半了。
一、夏令营前:用心准备
1、仔细、全面准备。
用心准备材料、储备知识。材料方面,个人陈述、成绩单、排名证明、推荐信、奖励证明、简历等,建议集中准备。知识方面,专业知识复习、专业英语、对想要研究领域研究进展的了解程度、为什么想要研究这个以及未来的人生规划等等,这些都是很常见的问题,基本上老师都会问到。因此在准备的时候,一定要细致。务必按时邮寄材料,尽管顺丰一般两天就能到,但早一点心里会踏实。
2、沟通请教学习。
这包括同学长学姐、同去参加夏令营的同学和意向导师。如果能联系上参加过该院系夏令营的学长学姐,从他们那里了解情况自然是非常好的。同时我们在听取时一定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人云亦云,因为评价都是掺有主观性的。
二、夏令营中:积极表现
只要进了夏令营,大家就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夏令营期间的考核是最关键的。同参加复试的同学,虽然看起来是竞争关系,但也可以互帮互助,相互共享信息,说不定也会结识不错的伙伴。
部分学校夏令营有笔试,建议是答题务必有理有据,特别是论述题,行文内在逻辑性非常重要,对于常见机理的把控不能出错。
面试时紧张是正常的表现,但回答问题时不要结巴,认真思考后回答。简历上任何一个点都有可能被老师提问,所以不会的内容不要写。如果遇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先说自己不是十分了解,但可以基于已有知识尝试分析一下,千万不要编造理由。
三、夏令营后:愿你无悔
全力以赴,不留遗憾,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夏令营对自己的未来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16级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王一诺同学为大家分享了考研经验:
关于考研有很多话想说,如果能帮助到学弟学妹一点点都真的很开心。
首先,在考研的每个阶段我的身边都有一起学习的同学,不知道大家的学习习惯是怎样的,但至少对我来说学习伙伴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之间互相监督(不想学习时还可以互相辱骂),互相分享资料和信息,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学到崩溃时互相安慰。手机特别好玩的朋友们,可以使用”健康使用手机”模式,设好每日能玩手机时间并让同学给你设置一个密码,亲测,管用。
一、关于复习的各时间节点:
1.我是在大三下学期开始着手准备考研,建议这时即使还没确定心仪学校的同学也可以先开始复习数学和英语。在这个学期里最起码要学完第一遍数学,且建议边听网课边做考研书每章自带的练习题,做到熟悉题型;英语每天都要背单词。我在这个学期没能特别抓紧起来,英语阅读只是懒懒散散地做了几篇,最后考试时英语阅读做得很差,所以像我一样英语较差的同学早些开始英语。
2.大三至大四的暑假要开始养成良好作息。这个阶段我学了第二遍数学,即听”强化班”的课程并大量做题,强化班课程非常非常重要一定要听;同时开始做英语历年真题阅读,建议每篇阅读做完都自己再翻译一遍,里面有不认识的单词画出来重新背诵。
3.大四上学期我开始专业课背诵,到考试前一共背了三遍,真的只在背到第三遍时才觉得熟了一点,前两遍背完再看和没背过一样;政治课在学期开始时听课+做题;数学在这学期除了继续做暑假没做完的练习题外,掐时间做真题,不会的进行标注,以便回过头再做一遍错题,建议准备本子及时总结典型题型和自己常出问题的部分,自己总结的东西最有价值;英语除了做真题外,在学期中间开始听新题型、完型、翻译的网课,作文建议尽量早些开始练手。
二、关于学习方法:
1.数学:理解能力较好的同学高数跟张宇老师就可以,像我一样学东西慢的同学可以试试汤家凤老师,略有小口音但讲课很有风格而且易懂。因为我跟得汤家凤老师所以题做的是他的1800题。线代跟李永乐老师。
2.英语:喜欢背纸质书的同学可以选择一本看着顺眼的单词书,喜欢用app背单词的同学可以用墨墨背单词(就是别一拿起手机想背单词就手不受控制地打起了游戏),同时找一个小本子边背单词边写一写,当作练字。英语阅读可以试试听几节唐迟老师的课,新题型等可以试试宋逸轩老师。另:考试前有一次六级考试,时间不紧张可以考一次,那时你会发现六级的阅读可真简单啊……
3.政治:网课可以试试徐涛老师,做题和后期背大题一定是肖秀荣老师没的说。
4.专业课:获取资料很重要,背错重点的话好吃亏的。
最后,建议多和别人交流经验,但是我认为一旦选定了哪个老师跟、开始了哪个阶段的复习,就不必再左右摇摆,考研老师相差不会太多,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好好学,今天看别人复习的比我快就着急的乱了阵脚,明天又换了一个老师,这样效果不会太好,反而影响心情。
永远别放弃!恐惧、后悔、担心,种种情绪都再正常不过,一定一定别放弃,今天你中途放弃了考研这件事,以后照样还会放弃别的。如果你能看到这段话,可以临近考试学到哭泣时再来看看,我在考研期间加起来生病了一个多月,那时以为自己一定不ok了,但到了最终考试前发现根本没影响,连学习进度也没比别人慢。所以,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无伤大雅,请及时和朋友沟通出来,找学长学姐也行,祝大家天天开心,顺便金榜题名。
17级环境工程专业博士生林帝出同学用海大校园的照片制作了一个精美的音乐相册,配乐为林帝出同学亲自唱的歌曲《走马》,以下为部分画面截图:
六月的手指轻轻点击了毕业键,时光好整以暇地看着这场离别,镜头前的微笑,高高扔起的学士帽,打包好的行装,都在从容地和彼此道别。感谢毕业生们在毕业前为母校做的最后一件事,走累了就停下来,海大依旧为大家敞开怀抱。祝你们前程似锦,毕业快乐。
林帝出同学音乐相册截图
通讯员:王欣雨 张路遥
编辑:夏雪
责任编辑:潘雅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