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平阳木版年画传承人王军合影
本站讯 7月10日,中国海洋大学观海听涛赴山西吕梁、临汾调研团从岛城赶赴山西,进行为期五天的社会调研实践活动。山西省位于黄河之岸,是文化大省,有着丰富的传统民族文化。此次团队的调研重点是位于山西省的三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中阳剪纸、孝义皮影戏和平阳木版画。观海听涛团队成员以其专业素养通过采访、文字专题、图片专题、新媒体平台推送、现场宣讲会的形式记录和传播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工匠精神,在自身收获颇丰的同时,对当地的文化传播和宣传提供一定的思路。参与此次调研活动的队员全部来自中国海洋大学新闻中心观海听涛记者团鱼山站,文字组201级药学刘晓宇、2016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谢君仪、2016级生物科学高亚楠,策划组201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文璐、2016级药学刘倩楠,图片组2016级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杜崧源、2016级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丁一,队长由文璐担任。
7月10日,观海听涛团队一行人搭乘火车从青岛市前往山西太原,并于次日清晨到达,随即前往吕梁。在短暂的休息过后,团队成员商讨采访分工和计划,具体联系采访对象和时间。下午,一行人前往离石汉画像博物馆,深入了解山西的文化符号,并对民间艺术与文化符号的密切联系有了深刻认识,为之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研究打下基础。团队成员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知晓黄河晋文化的广袤无垠。
7月12日清晨,团队成员全员集合,整理行李,并制定完备的工作计划,八点钟乘车前往中阳。约上午十时,全体成员前往中阳剪纸博物馆,欣赏琳琅满目的优秀剪纸作品。其中既有收藏额珍贵的传统剪纸,也有创新的现代作品,或繁或简,饱含深意。随即,博物馆工作人员给调研团成员简单介绍了中阳剪纸的历史、特点和现状。一行人不仅见识了精妙的剪纸艺术,更深刻了解中阳剪纸的历史、发展与传承。下午,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团队有幸拜访了中阳剪纸省级传承人崔春梅。在长达三个小时的专访中,崔春梅给一行人细致介绍了自己的作品,她既讲解做工、选材,更阐明每一幅作品饱含的深刻意义。此外,崔老师也讲述了中阳剪纸的发展历史以及自己与中阳剪纸的渊源。“我那个时候是跟着我的奶奶学剪纸,有的时候会看着父亲描画,那个时候都是跟着自己的想法盲剪,在这方面我还是很有兴趣的。”团员们注意到,崔老师的作品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性很强,既保留了传统艺术的美感,又能承载优秀传统美德,弘扬正能量。关于中阳剪纸的未来,崔春梅依然持有积极的心态,“现在国家文化建设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我们又能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作出新作品,我觉得中阳剪纸会发展下去的。”她说。
崔春梅展示剪纸作品《抓髻娃娃》
7月13日,全体前往孝义。在简单准备后,于上午十时参观了孝义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红墙绿瓦,颇有气势,却人烟稀少,只有一位安保人员孤零零的站在门口。走进大门,迎面可见破旧的戏台,以及雨打风吹下凋零的花卉。在安保人员的介绍下,一行人在博物馆旁边的小巷里找到了孝义皮影戏的传承人,胡发伟。像是一位引路人,他带着成员们走进了他的工作室,也走进了孝义皮影的前世今生。胡发伟先是拿出一个皮影小人,给大家讲解了皮影的具体构造和表演方式,又拿出自己的作品,细致讲述了老皮影与现代皮影的制作方式和各自的特点。关于孝义皮影的现状,胡发伟有些担忧,“我小时候皮影戏表演还很多,现在看的人少了,表演的人也少了”,他说。随后,一行人现场观看了孝义皮影的制作过程,并对制作皮影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了研究。
皮影作品《警卫员》
7月14日,一行人从孝义出发,于中午十二时到达临汾。下午,调研团前往平阳剪纸博物馆,认真观摩馆内收集的大量藏品。接下来对平阳木版画传承人王军进行采访。王军给调查团介绍了平阳木版画的起源发展以及传承的相关情况,并向成员们展示了自己的大量珍贵藏品。他以藏品为例,细致讲解了平阳木版画的制作特点与艺术特点,以及平阳木版画与其他木版画的不同之处。王军对目前平阳木版画传承的现状感到担忧,他表示,非遗的传承需要艺术家自己的努力,仅靠政府的宣传是不够的,还要让更多的人进行传承,将文化遗产化为生产力。
采访王军
7月15日,在临汾的旅店里,团队成员举办吕梁、临汾的调研工作汇报会,期间,团队成员将多日以来的调研工作进行总结和展示,各自表达了自己的调研体会,并在会上交流了关于文化传承、文化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碰撞出不少有意义的思想火花。
在为期五天的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发挥作为学生记者团的具有特殊优势,通过镜头记录山西非遗文化的精巧绝伦,以笔尖表现民间传统工艺文化的真实现状,工作严肃认真。调研过程中虽然四处奔波忙碌,但团队成员受益匪浅。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传统匠人对非遗文化的坚守,同时成员们也意识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刻不容缓,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讯员:丁一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