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辩手风采
本站讯 10月14日下午,由校学生会主办,校学生会学术部承办的新生辩论赛在鱼山校区新教学楼举行。从古至今,“美”字永远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那么美到底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便成了一个争论的命题。本次比赛双方是正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以下简称“食工一班”)和反方水产养殖学二班(以下简称“水养二班”)。出席会场的还有来自海洋生命学院,水产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医药学院的评审团以及特邀评委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寇杨。双方就“美是主观感受还是客观存在”展开激烈论辩。最终,正方食工一班获得胜利,反方二辩于双婷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正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表队
正方辩手: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高筱雅 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范云轩
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陈文清 2017级食品科学与工程 贾真荣
正方观点:美是主观感受
反方:水产养殖学院代表队
反方辩手:2017级水产养殖学 应旭辉 2017级水产养殖学 于双婷
2017级水产养殖学 王居正 2017级水产养殖学 铁中平
反方观点:美是客观存在
获胜方:正方
最佳辩手:正方四辩贾真荣 反方二辩于双婷
首先是立论环节,正方一辩阐述其观点,陈词“美以人为主体,没有客观标准,其取决于心”,并通过讲述故事来论证了“美因主体不同而不同”的分论点。正方一辩指出:美由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并且再作用于人的生活。又以社会上流行的红大衣为例来指出美是随周边环境而变化的。随后反方四辩询问其对美的定义,并以“海大美不美”的问题来让我们思考美与美感的区别。正方立论后,反方一辩同样阐述反方观点,并由针尖的事实和尖的感受来表现美客观存在的定义。接着反方一辩分别从美的来源,特征和标准来阐述,并由金字塔自古的美来证明美的真实存在,他指出以意识武断判断美与不美是荒谬的。当反方一辩提出“如果美是主观感受,那这么多年来,我们追求的真善美有什么实际意义”的问题时,双方的驳辩逐步走向白热化阶段。
其次赛事进入驳论阶段,双方唇枪舌战。正方二辩以“人出现之前美在哪里”的疑问来反驳反方美是客观存在的观点。正方二辩认为,美是人们赋予的,会随主体的改变而改变,但客观事实是不能改变的。而反方二辩在驳论中引入《辞海》中对美的定义,并针对“真善美”问题强调:客观性是超越个人的,是人们千百年来达成的共识,并且客观存在的美产生了人们的美感。反方二辩再次将话题引入美与美感的区别。
紧张的驳论环节过后,质询环节中正方二辩由美的定义来询问反方如何量化美的属性,是否也有类于长宽高的衡量单位。随后反方二辩巧妙将话题主动权引到自己这方,并表明:生活中我们都会说发现美,而不是发明美,发现二字便体现了美的客观存在。接着反方二辩又从词性角度来解释:美常为形容词来形容客观实物,因此美同样具有客观性。正方辩手也不甘示弱,正方三辩紧接着抓住仍难以回答的“如何量化美的属性”的问题,双方僵持不下。
此后是最为精彩的自由辩论,正方一辩指出“烈士的美是事实,但相反,反动派也会觉得烈士很美吗?”这个问题再次将重心转向了人的主观感受。同样,反方二辩以买椟还珠的笑话来进一步应证美是具有价值的,不管是珠宝还是盒子都是客观存在,因此美具有客观存在的特点。接着双方就美的性质和感受来辩论各自的观点,反方认为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性质,而美感才是主观的感受;正方则强调,美,还是不美都以人为定,谁也不能主导人的主观感受,更何况美与否还是由人来定义的。
总结陈词中,反方四辩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果美是感受则为心理学,而心理学同样具有客观性;正是因为事物的客观存在,人才有了主观感受,所以客观存在组成了主观感受;美是客观存在的,而美感则是主观感受,不能混淆美与美感的概念。接着,正方四辩从三个方面来辩论美是一种认识,而认识是主观性;美的源头是主观感受,因此其具有主观特性;美的标准一直在改变,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客观事实是不能改变的,所以美不是客观存在的。
比赛结束,经过评委的投票,正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班获得胜利,双方领队发表感言,反方二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和团队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每个人都认真对待,同样也非常感谢学姐学长的指导与陪伴,接下来还会继续努力,并不断进步。
文:朱煦涵(实习) 图:孟伟(实习)
最佳辩手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