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走进玛钢产业,共探绿色转型

作者:通讯员来源:化学化工学院发布时间:2017-09-14

字体:

  

积极讨论

  本站讯 7月13日至16日,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两个专业,两个年级的4名同学组成的人才实践计划团队--赴太古玛钢厂调研团队顺利完成调研任务。在本次调研活动中,调研团队成员深入玛钢厂生产车间内部,认真观摩玛钢器件生产流程,探索玛钢产业结构调整和绿色生产以促进玛钢产业的转型发展。

Day 1

  调研第一天,团队成员顺利到达调研地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玛钢铸造业是太谷县传统的支柱产业,曾创造出“亚洲玛钢在中国,中国玛钢在太谷”的辉煌和美誉。但由于落后的冶炼和铸造工艺带来的煤炭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诸多诟病,新形势下,玛钢产业的长远发展面临着重大转型。
到达目的地后,小组成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了调研安排,进行了调研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调研活动的顺利完成打下了基础。

Day 2

  第二天清晨,小组成员来到位于城郊的永星铸造有限公司,在公司负责人的带领下,走进工厂进行实地调研。首先,小组成员了解了永星铸造公司的概况,工厂坐落于郊区,附近为工业区,没有居民居住;工厂内可生产可锻铸铁(俗称玛钢)、球墨铸铁,专业生产沟槽管件、千斤顶配件、汽车零部件等。产量可达500吨/月,4000-20000个/天,200箱/小时。
之后大家参观了玛钢生产1号车间,该车间主要负责玛钢管件的铸造、熔炼、浇筑、成型,成型的管件在清砂、验货处理后即可进入第2车间进行造型工艺处理。工厂内正在逐渐抛弃过去冲天炉熔炼的方法,转变为电炉熔炼,而在生铁熔炼过程所产生的尾气都经过了脱硫塔和布袋除尘后再排放,尽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车间内的工人们忍耐着熔炼电炉所造成的高温,每个人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丝不苟的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Day 3

  第三天,小组成员走进第2生产车间,该车间主要对以成型管件进行整形、抛光、打压、喷漆、套丝后装箱出厂。永星铸造厂的造型工艺流程从过去的人工操作已基本转变为自动化操作,整个流程井井有条,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规范性。

Day 4

  第四天,小组成员参观检测设备,了解并学习各检测仪器的检测对象和使用方法。一位技术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如何使用这些检测仪器来检测产品的各项指标,对元素含量,球化率及其他指标进行检测。
至此,调研团的人才实践计划调研圆满结束。我们了解了玛钢厂的生产流程与工艺,看到了其转型发展和绿色生产,也看到了玛钢产业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结合目前国内玛钢产业的发展现状,作为化学化工学院的学生,我们提出了一些设想:在工艺上,由于该厂目前仍为造型工艺粘土砂型,所以我们认为未来可以逐步发展到树脂砂和消释模铸造;在产品上,可以推进传统玛钢管件向精密铸造的转变,扩大产品种类,生产新型环保高档铸件,满足各方需求。
4天的行程虽然十分辛苦但是也分外充实,让队员们能够亲身体会课本上学不到的的工厂实际生产过程,能够将自身所学融会贯通,对队员们今后的工作学习产生了莫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调研团成员希望今后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知识储备,为太谷县玛钢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尽绵薄之力。

工厂实地调研

工厂场景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