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4月6日下午,行远书院讲座系列之博雅讲坛第三讲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开讲。讲座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冯时教授,为海大师生带来题为“我们的文明究竟古老到多久?”的讲座。李巍然副校长主持本次讲座。
冯时教授从“身份证”一词中的“份”字讲起,追溯其语用本意,引出讲座的关键词——文明。他指出,健全的民族意识必须建立在真实可靠的历史之上,要想重建自身的传统文化和文明,就必须从华夏文明的“源”入手。冯时教授指出,华夏文明的“源”为“天文学”,古人是在探索时间奥秘的过程中,发现了宇宙天文与时间的关系。
冯时教授随后向大家展示了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诸遗迹的平面图以及相关考古照片。通过分析墓葬中龙形、虎形、斗形蚌塑的造型、方位,推断出这座距今约6500年的墓葬陈列,实为一张精确的星象图,从而窥见先民的宇宙观,先进的天文知识及观象授时技术。
冯时教授认为,今天文明的加速度发展是建立在几千年前古人所创造和积累的文明基础之上的。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充分了解自己的文化,保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讲座最后,冯时教授就同学们所关注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
此次讲座是行远书院博雅讲坛考古专题之一,据悉,书院还将陆续邀请三星堆考古、海昏侯考古的专家教授来校讲座,与海大师生一起回溯华夏文明。
文:吴东辉 图:吴玉玲
冯时教授在做讲座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