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英文老师自办“微电影节”

作者:佚名来源:华龙网2016年05月17日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6-05-17 字号:

    写剧本、当演员、拍电影,这些电影学院科班生干的事,在海大一名普通大学女教师的课堂上,成为现实。
 
    建社团、拍纪录片、办电影节,形式并不重要,她说,最根本的,是让学生在学业之外,能真正找到自己培育兴趣的土壤,补回缺失的人文教育。
 
    中国海洋大学公选课 “国外影片赏析”的主讲老师尹玮说,“你可以只在课上放放电影,向学生讲一下基本的知识,这样也能完成一堂课。”但她决定不这么做。在她的课上,学生们不仅要通过合作完成用专业的电影分析方法进行电影解析,最重要的是,还要在课程结束前,交上一部自编自导甚至自演的微电影作品。
 
    “类型片、灯光、镜头切换、线性结构、转场……”5名学生站在讲台上,用专业的电影评论语言,用英文讲解着大屏幕上播放的一帧帧画面,时不时还会和台下的听众交流——这堂课上正在放映的是经典影片《闻香识女人》,为了让学生参与其中,尹玮干脆找了一名同学走上讲台,通过模仿剧中人物的动作,来让学生进入情境,“探戈有一种张力,在这种张力中才会产生火花。”
 
    课后,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上这门课比上其他的课都嗨,不仅仅是看电影,重要的是你可以像一个导演、甚至演员一样参与进来,尽可能地以专业眼光来接触电影。”
 
    “我最初的想法是,学生们不能只是理论上来感知电影,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也能尝试,拍出心中所想的画面。”尹玮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做出让学生拍“微电影”的决定,是想让学生能够在大学生活中敢于尝试与表达。作为一个偏理工科的院校,海大并没有与电影相关的专业设置,学生们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相关的领域。但尹玮认为,大学生应该在考试、考证之外,有一个培养兴趣的空间,而她愿意将自己的课堂作为一块试验田。
 
    2013年,身为海大外国语学院教师的尹玮开设了这门 “国外影片赏析课”,当时只开设了两个班,每班学生在35人左右,至今,最多的时候,一度达到6个班。
 
    “每周只有一次课,两个小时,对于系统的学习肯定是不够的。”虽然是公选课,但尹玮对课业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每一周学生几乎都要完成看十部电影的任务,并作好笔记,每节课需要做PPT或微电影的小组,还要在课前与她进行沟通,直到呈现的作品满意为止。
 
    学生王俊艳有一次课堂展示没有做好,原以为可以过关。但事后却被尹玮拦住,王俊艳回忆,当天下午她几乎是满课,“即使是课间的十几分钟,老师还是要认真地纠正你。”
 
    这也恰恰反映了尹玮个性的某个侧面,她坦诚,这门公选课并非她的专业课程,但她因为兴趣,自学了电影理论、剪辑制作以及镜头运用等多方面内容。“我希望我接受的事情,都尽可能做到专业。”
 
    尹玮还与学生自发组织了社团“薇薇安追梦工厂”,并专门开设了公众号,每天推送微电影作品、并利用视频的形式推送自己和电影相关的课堂内容。并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社团的同学到特教中心或社区,为孤独症、残障儿童拍摄纪录片,记录下每一个瞬间。
 
    “我希望让学生有一种观念,不要总拍花草美景,用你的镜头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拍你的家庭、你的同学、父母,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尹玮表示,她希望能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保持对生活、对社会的关注度。
 
    2014年,尹玮筹划起了首届海大微电影节。没有请专业的评委,也没有任何赞助,参展影片只有16部,更像一个小型的狂欢,就连奖品,都由尹玮自己出钱购买。但这一次“简陋”的仪式,却令尹玮和学生印象深刻。
 
    到目前,微电影节已经办到第三届,正处于作品征集的最后阶段,参赛范围也由校内扩展到全市范围,甚至也有省内其他高校前来参赛。“我不知道这个能做多久,但种子已经种下,只要有收获,我的目的就达到了。”尹玮说。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