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纪刚常务副部长(左)与张静常务副书记(右)代表双方签署共建协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意见》精神,推动新闻事业发展,11月11日下午,青岛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纪刚与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张静代表双方签署协议,正式开启未来五年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之路。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惠新安,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鞠传进出席仪式并致辞。
惠新安部长在讲话中指出,开展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落实中宣部、教育部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创新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机制要求的重要举措,对培养造就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新闻队伍,促进新闻事业健康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委宣传部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协助改善办学条件,协调解决学院建设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支持媒体传播与舆情研究中心建设。他说,中国海洋大学在师资力量、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基础,为青岛市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的新闻人才。全市各新闻单位要发挥实践优势,办好教学实践基地,开展人员互聘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具有青岛市特色的人才培养新路,把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先进的新闻院系和青岛市新闻宣传系统人才培训重要基地。
鞠传进书记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对共建协议的签署表示祝贺。他说,青岛市委宣传部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是深入落实中央关于地方党委宣传部门与高等学校共建新闻学院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弘扬和新闻宣传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学校将着力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统领,把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夯实学生理论素养的基础上,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创新共建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是共建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通过共建,将学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打造成为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协同创新平台。
据悉,共建双方旨在把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先进的新闻院系和青岛市新闻宣传系统人才培训的重要基地。双方选派人员共同组成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加强对学院各项工作的领导,首届院务委员会主任由青岛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惠新安担任。院务委员会全面指导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开展工作,推动学院形成和完善有关师资队伍、专业课程、实践基地、研究智库等方面的共建机制。
共建期间,青岛市委宣传部将从服务蓝色引领战略出发,充分发挥“蓝色硅谷”和“新华(青岛)国际海洋资讯中心”等平台作用,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搭建新闻宣传实训基地,为指导、安排学生到新闻单位实习,为教师接触新闻现场、到媒体挂职锻炼提供机会。中国海洋大学将充分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为青岛市新闻宣传系统队伍建设、新闻骨干和从业人员在职培训提供支撑。
青岛市委宣传部还将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给予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一定的资金支持,并充分调动青岛市属有关新闻单位助教办学的积极性,为学院的教学改革提供必要的支持。中国海洋大学将在学科建设、科研经费、人才队伍建设和教学科研用房安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支持学院发展。力争经过五年合作共建和共同努力,进一步推动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创新新闻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业界与学界互动、教学与科研贯通、理论与实践结合,培育出一大批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为推动青岛市新闻事业发展和实现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战略目标做贡献。
中国海洋大学总会计师王剑敏主持仪式。青岛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副处长马金华宣读了《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中国海洋大学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协议》及院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签字仪式结束后,召开了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围绕共建具体工作和学院新闻学科的发展建设进行了深入研讨。
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青岛日报社党委书记丛培科,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台长、党委书记朱铁一,青岛出版集团总编辑李亚川,半岛都市报社总编辑张辛,青岛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张升强,以及中国海洋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宣传部、新闻中心、文科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仪式。
会议结束后,张静常务副书记陪同惠新安部长考察了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和斯文堂。
文:冯文波 李华昌 图:李华昌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