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讯 3月19日下午,党委宣传部部长陈鷟受邀为第67期学生干部培训班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前世今生。“读经典”、“传思想”、“铸精神”,陈鷟带领现场的学员畅谈诗词歌赋、诸子百家,探寻中华民族文化经典的漫漫长路。
“易涨易落山溪水,易反易复小人心”,《增广贤文》中的警句娓娓道来。讲座伊始,陈鷟为学员推荐了20本当代大学生最应捧读的经典著作。早至四书五经,后至四大名著。其中他特别提到《周易》高度的文化价值。《周易》虽然早于中华民族众多经典产生,多被人称作预卜命运之书,但其理性思辨的哲学思想却是引人入胜,难以超越。
陈鷟提到,除了早期《诗经》、《楚辞》等佳作,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代表各家的著作也纷纷问世。《论语》中孔子宣传入世之道,《孙子兵法》中孙膑对正面战场和阴柔战术的独特解读,以及老子在《道德经》讲授的中国哲学生存理念,均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与孔孟不同,庄周的哲学思想则为中华民族的后世,获得人生自由寻找到了精神出路。
提到文学经典,唐诗宋词不得不品。陈鷟在讲到唐诗时特别区分了诗之境界与词之意境不同之处。他以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道出了唐诗的对仗与画面之美。能诗善武,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雅兴标签。这足以见唐诗的历史价值。明清时期,小说开始广为民众欢迎,陈鷟部长强调了《红楼梦》在四大名著中可称为经典中的经典。《红楼梦》中琴棋书画、建筑园林、饮食斗酒、可谓包罗万象。 “读懂《红楼梦》,在文学标准上足以称得上为硕士水平。”陈鷟这样评价道。
讲座最后,陈鷟阐述了“读经典”之用——“传思想”、“铸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学生群体中的骨干更应该主动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互动环节时,现场观众就“方言”、“简体字”、“理工科学生与文学学习”等问题向请教。他逐一作答并以“任重道远”给予现场师生诚恳的建议。
通讯员:李文庆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