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和平的衣钵” 仁侠诗人吟哦海大

作者:赵紫燕 项陈媛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2-04-23 字号:

    本站讯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来自诗篇《错误》的经典段落,当年一时间传遍台湾宝岛,成为脍炙人口的诗句。4月21日下午,诗篇《错误》的作者、宝岛诗人郑愁予与海大师生相约海大人文讲坛。已八十高龄的郑老精神矍铄,侃侃而谈,情起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以“和平”为轴心,强烈表达自己的反战意识和诗歌创作历程。现场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屏息而听,凝神而视,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掌声才落又起。

    首先,郑愁予通过介绍自己的个人经历,叙述当年名句中“达达的马蹄声”之由来。郑愁予并非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祖籍是河北宁河县,因出生地是山东济南,因而小名“济发”——“于此处出发”之意。弗洛伊德说:“童年受到了伤害,长大后会很强烈地感到缺乏安全感。”“我四岁那年抗日战争已经开始。我的父亲被派往前线。就在我和母亲就要离开前线,经过一个小镇时,突然听到非常强烈的马蹄声,又拖着隆隆的炮。抗战已经非常紧张了。”他的幼年时期客居异乡四处漂泊的经历,让他从小目睹战火纷飞,战争的动乱,家人分崩离析。“战乱的感觉,达达的马蹄声,让我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渐渐成为我潜意识中挥之不去的东西。”这也促使他在创作中凝聚了极为深刻的反战思想。

    本次讲座的主题是“诗歌创作谈”,郑愁予在回忆自己幼年经历时也不时提到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他谈到“写诗是deal with time ,即跟时间打交道。古今诗人最想要表达的、最深的是对时间的感触。”他还坦言自己的创作中有许多“闺怨诗”是从唐诗中汲取了养料。郑愁予认为,小说主要是凭借想象,散文的创作又以记叙为主,唯独诗歌创作需要“比想象更深远的联系”“完全由情绪集中、强烈而来”,这就是联想。而联想又不等同于想象,联想比想象更为广大开阔。郑愁予以《错误》为例,解释了梦境和人的实际经验的关系,认为诗歌创作有一个“自然经验—梦境—逻辑经验—掌控字词来完成诗歌创作”的过程。他将《错误》分成“前景”“场景”“人物”几个部分,谈到诗歌的节奏是属于个人的音乐感,由潜意识产生。音乐感每个人都有,它适从于个人情绪。即使很多人有相似的音乐感,但一定不会完全相同。而他又进一步分析到这种音乐感以人的情感为基础而产生,白话诗中许多“的”“了”,看似无用,实则有舒缓诗句语气的作用。

    郑愁予在现场为大家朗诵了《错误》《客来小城》《无终站列车》等作品,带领现场老师和同学一同反复咀嚼、体味其中的爱国和反战思想。他说:“国魂不是诗人释出的,而是壮烈的国人的演出。”结合现今的时事,年过古稀的郑老依旧大谈“民族的契机”“民权的契机”“民生的契机”。《芥子》《热血》就深刻地表现了他满腔的爱国热情。

    在现场提问环节,当被问及“怎样在创作中一直保持济世情怀”时,郑老说:“我们没有资格去失望,尽量赞扬善行。诗人必须性灵,诗人与性灵与关怀人民是一体的。”讲座之后,金融2009级王英泉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讲座,让我与郑愁予先生面对面,去了解他的人生经历,感悟诗歌创作。他让我们认识到,诗歌并不仅仅是谈及风花雪月,它还能从个人的情绪上升到对于国家的热爱与牵挂。郑老能把一腔饱满的爱国情注入诗歌,十分令人钦佩。”

文:赵紫燕 项陈媛    图:周晶莹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