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报革命争论 中国命运转机

作者:李佳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1-08-28 字号:

 
 
讲座结束后,俞凡耐心解答学生疑问
 
本站讯 二十世纪初,由孙中山和梁启超分别主持创办的《民报》和《新民丛报》就国民革命问题进行了激烈论争,那么这场关于是保皇还是革命的论战究竟为中国带来了什么?4月27日晚,新闻系教师俞凡走进海大讲坛,为海大学子带来一场名为“《民报》与《新民丛报》——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次争论”的主题讲座。
 
“学校也有开近代史课,但我想讲不同于平时课上的内容。近代史应该教给学生们近代社会进步的历史,而并非教科书上那些‘恨和屈辱’的历史。”俞凡强调本次讲座目的在于让同学们脱离斗争、革命、教训的近代史教育。俞凡从“改良派的缘起与戊戌变法的失败”“革命派的兴起”“戊戌变法后维新派的改变”“《民报》与《新民丛报》的争论”四个方面综述此次论争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诙谐幽默的言语,使得讲座会上笑声不断,“用一个字来形容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心情,那就是‘靠’!”
 
俞凡提到,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导致戊戌变法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到日本,开启了启蒙学的大门,并创建东京大同学堂以及创办《清议报》。《清议报》100期时因发生火灾而停刊,梁启超于1902年创立《新民丛报》,将重心转移到启蒙工作开展上。随后,孙中山在为《民报》撰写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主张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接下来,俞凡在谈到《民报》《新民丛报》二者论战时关注的三个方面问题:“是该革命还是该保皇?”“是该进行民主共和还是君主立宪?”“是否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抛出最后问题:“今天的中国应该如何看待这次论战?”
 
“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完成跳跃式发展,不能激进,循序渐进才是王道。”振聋发聩的呼声让讲座最后在观众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本场海大讲坛由海之子网站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会联合主办。
  
记者/摄影:李佳
 
 
【新闻链接】
 
   俞凡在讲座过程中妙语连珠,趣味横生,以下为俞凡精彩语句摘要:
 
   日本也有好人,只不过比较难找。
 
   康有为和我们学校很有渊源,在老校区住,中校区埋,新校区被讲。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鞑虏是什么,反正不是面。
 
   加爵被毙了,家鑫也快毙了,只有加班才是王道。
 
   日本三大特产:火山、地震、变态。
   
   其实中南海也可以进的,就看你以什么方式进,扛着单反、背着大包肯定进不去,如果穿得破破烂烂、举着小旗,上面写着“上访”,哎,那就进去了。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