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年年岁岁赛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作者:肖力天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10-04-23

字体:

    雨后清朗,人声鼎沸,在这样一片热闹的景气中,是否还有人注意到,鱼山体育场再大,也不可能容纳两个校区全部的学生,那些消失的人,究竟有哪些,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参与这精彩的节日?而那些投身其中的人,又是怀揣怎样的热忱,持有怎样的心态?

扬起的风帆 拉满的弓弦——大一看校运

    即便是经历了一个学期学习生活的适应,大一的学子们仍旧想象不出大学的运动会究竟是何种情形,作为新生的他们怀着好奇期待的心情迎接着运动会日益接近的脚步。参与运动会组织宣传工作的学生会成员、身怀绝技的运动员、方阵、啦啦操、健美操,这些为运动会辛苦准备的同学门,对于运动会的到来更多的是一份期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取得预想中的成果。

    “起了大早从崂山校区赶来,很期待这次运动会能办得精彩。自己也作为一名啦啦操队员参与其中,很希望我们能在比赛中展示出一直以来努力的成果。”在被问及是否期待本次运动会时有同学如是说。即使运动会前训练辛苦,即使人人网上的心情满是“开运动会好累啊”之类的言辞,但是期待的心情是挡不住的。“虽然方阵训练时一直想,要是运动会不开就好了,但若是真的因为下雨取消,肯定会很失落吧,就像鼓足力气拉满的弓弦,却在最后关头被人挪走了靶子一样。”本次运动会,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一份期待,这份期待成为参与其中的原动力。

重返校运烦恼多——大二看校运



面对校运,我们有话说

    对于已经经历了一次运动会的他们,运动会留下了许多不甚愉快的回忆。“每年运动会都是在阴雨季节举办,运动场多半是湿漉漉的,糟糕的天气让人想激动都激动不起来。为什么运动会不选在秋季学期开?打鼓,喊口号,帮运动员助威,在运动会上观众比运动员累多了。对于像我这样没有体育特长的人来说,想要休息一下除了看项目什么都不能做,如果正好是自己不感兴趣的项目,那段时间就只能用百无聊赖来形容了。更何况每年的前期准备工作繁琐雷同,到了大二就不愿意再次参与了,所以参加了一次运动会就不愿意参加第二次运动会了。”更有学生说道:“运动会前夕我们的任课老师告诉我们,运动会期间精神文明检查太繁琐,观众基本不能进入场地,被分配坐在角落处的学员,既看不到起点也看不到终点,整场运动会连跟着热闹都做不到。”

    为了解其中的具体情况,记者对处于相应场地的同学做了更深入的采访。当谈及此问题时,大部分同学都抱怨不仅看不到运动员的情况,又因为精神文明评比严苛,看书、听歌、打牌这些事都不能做。早早起来忙碌,最后在看台上无聊地睡着,感觉非常不值得。“我们院学生会要求我们五点三十开始布置场地,午休又只有短短的一小时,好不容易挤入食堂后,留给休息的时间几乎没有了,许多同学下午都不支倒下了。”

    “希望这次不要再坐在角落里了,什么都看不到还能叫运动会?”运动会前期某位同学曾提及此事,一句反问让人哑口无言。

法定外的假期——大三看校运

    当学院不再有更多的要求,当赛场已没有更多自己熟悉的身影,当比赛已激不起自己更多的兴趣,大三的学子们,选择在校运期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更加感兴趣的事情上。“运动会来了,对我们来说就是又放假了。”部分大三学子选择自习,平日除上课外常常略显拥挤的新教学楼自习室,今日只有孑影坐于其中,部分同学选择趁此机会去旅游。因为不用上课,大部分实验也停了,好好休息也成了选择之一。总之,运动会对于大三学子,俨然已与其他假期无异,只不过闲来无事,午饭后到操场溜溜弯有点困难罢了。在他们当中,有为数不多的一群人,选择继续参与到运动会中,高盛、孙学成(水产养殖学2007级一班)代表了其中一隅。对于他们,再次参加运动会更多的是为院争光的责任,更多的是享受准备比赛、参与此中的快乐,曾经新奇的念头早已荡然无存。

孑思者

百感交集——大四看校运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已经走入了毕业季,运动会,俨然已是一份珍贵的回忆,再回体育场,也只能是忙里偷闲地匆匆一瞥。面对两个月之后校门外的世界,正在忙于找工作或者已经找到工作的学子们早已没有空闲顾及运动场上的喧嚣;考研写毕业论文也已占据了他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校运,只能作为茶余饭后回忆时的甜点。

    “当你作为大一新生时,很多活动人手不足时会找你来帮忙;等到大二后,学校会找新一届的大一学生,大二的学生只会在活动背后起指导性的作用;一般不会麻烦大三的同学,除非人手实在不足,或者某样工作非你不可;对于大四,学校的杂事早已远离他们的生活。”

    “大一时看校运很新奇,大二时感觉还可以,到了大三大四再让我们去看,就一点兴趣都提不起来了。”在交流四年间的经验时,轮转的时光流连在举止言谈之间。

    “记得当初被拉来当观众的时候,精神文明评比就让我们很崩溃,但是后来回味的时候,这些不开心的事情渐渐淡忘了,才发现自己真是经历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当默默地步入喧嚣的运动场,身边加油喝彩的人群仿佛当年自己的身影重现,重回此地,只是徒增毕业季的不舍罢了,离开,这里已经改朝换代。

赛后余思

    无错,运动会是两校区师生同乐之日。对于平日松散的班级,这两天正是团结一心磨合大家凝聚力的机会,相比往日风平浪静的学习生活,这两天同样成为部分学子展示自己的机会。

    然而事实似乎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虽然因场地限制,全校同乐只能是一句笑谈。即便参与到其中的学生们,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感到快乐。如此繁琐的看台准备,如此严格的精神文明评比制度,难道是要把镜头焦点从绿荫草场中运动员身上转移到冰冷石阶上嘶声力竭的观众席?如果这阵喧嚣结束之后,胜利者之外的人都满腹牢骚;如果运动会只会让经历了一次的人,不愿意再次参与其中;如果时间流逝,当我们即将远去时才能体会辛苦背后的意义,那运动会的制度是否流于表面。华丽辉煌的大场面之后,是否有人明白身心疲惫之人的小辛苦?“校运改朝换代的产物,只是每一年换成每一年的人热闹而已。”

记者/摄影:肖力天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