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玺(右二)与各国科考人员合影。 图片由本人提供
去年11月15日本报9版独家报道了中国海洋大学两名学生刘富彬、朱玉玺在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中包揽前两名,获得跟随中国科考队分赴南北极作科学考察一事。昨晚,在中国海洋大学崂山校区宿舍,率先完成此次北极考察任务返回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学生朱玉玺,向记者独家介绍了此次北极之行的见闻。
北极夏天平均气温3℃
“达到北极后,发现北极是如此安静和美丽,犹如世外桃源一般一尘不染。”朱玉玺告诉记者,以前一直以为黄河站所在的北纬78度非常寒冷,但是下飞机的第一感觉除了风很大,并没有感到一些寒意。“因为现在是北极的夏天,平均气温固定在3摄氏度,阳光照在身上,还很暖和,只要穿一件内衣,再加一件羽绒外套,感觉不到寒冷。”
北极狐三“戏”燕鸥
“出了黄河站,在冰川附近一块湿地上,偶然看见了此行最滑稽的一幕,就是狡猾的北极狐如何‘调戏’北极燕鸥。”朱玉玺向记者说道,北极狐毛发呈灰色,当天中午一只北极狐独行来到附近湿地上偷窃鸟蛋,就在北极狐快要得手之际,突然在鸟蛋上空盘旋着几只北极燕鸥,怒目相向,不断朝北极狐做俯冲姿势。“当北极燕鸥俯冲时,我们以为北极狐肯定落荒而逃,但是结局大大出乎意料。”就在此时,北极狐散漫地抬起双眼,然后退离鸟蛋几步,北极燕鸥见状毫不示弱,继续从高中俯冲,北极狐再度退后,就在北极燕鸥第三次俯冲北极狐时,它终于和北极燕鸥怒目相视,北极狐此时竟然做出一副不屑一顾的表情,大摇大摆地摇着尾巴走向鸟蛋,在北极燕鸥眼皮底下抢走鸟蛋。
想吃中餐真的好难
据朱玉玺介绍,在北极呆了16天,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没有吃上一顿中餐。“除了中国科考专家,黄河站附近以欧美各国科学家建立的科考站为主,因此公共食堂也以西餐为主。”朱玉玺告诉记者,从小在山东长大的他吃惯了中餐和馒头,对西餐一点也不“感冒”,每当看见食堂形形色色的西餐时,心理是有苦难言。“无奈之下,为缓解吃不上中餐的痛苦,只能用开水煮方便面吃。”
“这次还体验了遇见北极极昼现象如何睡觉,全天24小时都是白昼,看不见黑暗。”朱玉玺向记者说道,出现极昼现象并不意味着人体会全天处于亢奋状态,当生物钟抵达夜间休息时间,一样会充满困意,这时只要返回住所,拉上窗帘,让房间置于一片漆黑之中,就可以安然入睡。
最大遗憾未见北极熊
“没看到北极熊,这是此行去北极最大的遗憾,心理感觉既失落又庆幸。”在黄河站16天的时间里,每次朱玉玺他们出行时,心理既想一睹北极“霸主”北极熊的风采,但是又从心底对这种动物充满了畏惧。朱玉玺告诉记者,后来才听驻守在黄河站的各国科学家介绍,北极熊一年中只有三四月份才偶尔光顾黄河站附近,但是在黄河站纬度更加以北,接近北极圈的区域,看见北极熊的几率会更大。
【新闻延伸】
一波三折抵“黄河”
“这次去北极科考的主题是《北极地区夏季海雾(低云)的研究》,主要负责为国内的北极科考专家提供帮助,并从中学习知识,锻炼自己。”朱玉玺接着说,这次的行程可谓“异常艰辛”。
“今年7月31日,先从青岛飞北京,然后在德国法兰克福转机,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飞往挪威首都奥斯陆,这还没完,接着再飞世界上最北的小镇郎伊尔,最后登上了中国北极科考黄河站。”朱玉玺告诉记者,他本以为经过一路奔波,终于可以安全抵达黄河站,可就在此时,黄河站上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意外”。“当地时间3日上午黄河站上空出现浓雾,能见度很差,飞机根本无法降落,无奈之下,飞机只得再次返回郎伊尔,等待第二天出发。”4日,在海上浓雾消散后,朱玉玺跟随北极科考团队终于顺利“入住”黄河站。
【相关链接】
北极黄河站
2004年7月28日,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北极黄河站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建成,它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一应俱全,它还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是我国继南极长城、中山两站后的第三座极地科考站。
记者:钟秋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