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

同性爱情:想说爱你不容易

作者:贺薇来源:本站原创发布时间:2008-03-14

字体:

这是一个在社会巨大离心力的作用下滑向边缘的群体,

  这是一个曾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的禁题,

  更是一个人们谈之色变的群体;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的舆论的开放,这一群体逐渐进入主流视线,

  事实上,这片森林的色彩丰富得超乎人们的想象,

  事实上,这并非一个甘愿自我放逐的群体,

  他们(她们),可能就在你我身边;

  他们(她们),一直在黑暗中期待认同……

 

镜头一:前一段时间,著名艺人孙海英接受江苏广电总台记者采访,被问起对目前中国的婚恋多元混乱的状况怎么看时,说道:“同性恋就是犯罪!什么叫同性恋啊,什么叫双性恋啊?这都不是道德堕落、败坏可以形容的,简直是犯罪!这都是违背人性的,都是犯罪!这没有什么好谈的,我决不能认同。”

 

  镜头二:孙德华曾经是个愤怒的父亲,他一度举刀想与“同志”儿子彻底了断同归于尽。他曾经激动的说:“什么时候等他们举行活动,得想办法把他们弄死”,如今他却成为中国同性恋圈中大家共同的老爸.被问及“同志们叫你老爸你有什么感觉”时,他笑道“儿子多了呗。”从“怪物”到“儿子”的认识,在我们这一代人看来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在父辈心里,要作出这样的认同不知要经历怎么样的暴风骤雨。

 

  镜头三:继荷兰、西班牙在1998年通过同性婚姻法案后,比利时、加拿大相继通过了同性婚姻法。2005125日,英国同性婚姻法正式生效,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承认同性婚姻合法的国家。当日,有上千名同性伴侣排队等待领取结婚证。

 

  目前,我国约有同性恋36004800万,约占中国13亿人口的3%。同性恋虽然在人口中占少数,但其绝对数量并不少。这一庞大的人口,分布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当中。同性恋现象是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行为模式,但它并不是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是“近几十年从西方传入我国的”。纪晓岚在《阅微堂笔记》中写道:“杂说娈童始于黄帝”,弥子瑕分桃,汉哀帝断袖……历史上的例子不胜枚举。同性恋者在人口中所占比例十分接近并保持稳定,始终维持在3%4%。同性恋倾向并不会因为某个社会对它持严厉的否定态度而减少,也不会因社会规范的宽容而增多。



她们有自己的幸福

 

  或许有人说,我不需要知道他们的事情,那与我无关。这些人认为,对包括同性恋在内的许多事情,自己最好保持一无所知的状态。无知不是纯洁,偏见不是高尚,这种胆怯的、鸵鸟式的态度恰恰显示出他们的愚昧——你对某事一无所知,它就会因此而不复存在吗?

 

  这已经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社会问题。记者通过互联网找到一位“圈内”在校大学生并对其进行了简短的采访,现转载部分对话如下:

 

观海听涛:

身为一个同志,你能谈一谈在校园中的感受吗?

回答:

太孤单了。

观海听涛:

我在寻求一种不伤害到你们同时能客观地说明这件事的方法。

回答:

很简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局外人的呼吁。

观海听涛:

你对自己怎么看的?觉得自己这样做有没有错?还是属于“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回答:

我觉得自己很正常。别人不接受是别人的看法。我自己觉得很好,再说两个人的事情在两个人之间发生就行了。不需要广而告之或者公众的祝福什么的。需要的是平常心看我们。

 

观海听涛:

和同性朋友相处得怎么样?

回答:

还行,就是感觉难。

观海听涛:

感觉难?是指哪方面呢?

回答:

交往的时候。我这个人比较细腻,然后他们就会对我很好,我自己心里明白但是还是会产生幻觉和误解。

观海听涛:

很难用平常心对吧?

回答:

算是吧,别人的话无可厚非,但是自己会心澜波动。

 

观海听涛:

现在是单身吗?

回答:

现在单身。谈过朋友,分过手,伤心看别人离开,或者离开别人。

观海听涛:

出于什么原因分手呢?

回答:

感觉陌生。我想要的是默契,没得到就会失望,然后就会感觉陌生。最短的两个月,最长的有半年。有时候错误道路上的风景即使再好,只要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会觉得它不怎么样或者还行,即使它比自己想要的好。

 

观海听涛:

害怕同宿舍的人知道自己的性取向吗?如果他们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回答:

害怕。但是他们要是知道了也就无所谓了。能瞒多久就瞒多久吧。

观海听涛:

父母呢?考虑过父母的感受吗?

回答:

考虑,所以这样畏畏缩缩的。如果没有找到真爱,我想我会结婚的,为了父母。我还有个姐姐。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幸福。

观海听涛:

还是找个拉拉(女同志)假结婚?

回答:

不找拉拉,如果被父母发现还不如坦言相告呢。婚姻当中肯定没有爱或者说爱的不够,但是责任还是能负起的。其实更多的压力来自家庭。可是人应该知恩图报的,再说家里让结婚一般都是想抱孙子。

观海听涛:可以

用别的方法补偿,譬如对父母好一点。

回答:

父母肯定会为孩子好,但是周围人怎么看父母?毕竟中国还没开放到那个程度。

观海听涛:

考虑过出国吗?

回答:

目前的状况不可能了,以前总想。而且出国也只是逃避,自己出去了,父母在家还是一样,和在外地工作有什么区别呢。认识父母的人还是会议论的。

观海听涛:

考虑过以后的路吗?

回答:

不想考虑,太累了。现在就想找个人好好过下去,过到不能这样下去为止。

 

观海听涛:

觉得目前中国对待同志的态度是怎样的?

回答:

政府不管不问,民间态度过激。

观海听涛:

过激?是指前段时间孙海英过激的说辞吗?

回答:

恩。他代表着一类人——我们的父辈的观点。

 

他,只是中国3600万同志中的一人,而在我们的身边,不知道有多少人每天压抑着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生活着……其实,他们对人们的要求只有一样——以平常心看待。

      

“终于相信,生活一如海洋,浅浅清澈的港湾或者深不见底的海沟,而我们选择活着。拥抱阳光需要勇气,需要牺牲,需要有死在沙滩上的准备。”

                              ——同性恋者肖红袖写在博客上的话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流言蜚语远比人们预想的可怕。同志们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学校、家庭和社会,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他们的“另类”。心底最沉重、最不愿触及的,还是那份以“亲情”为名的压力。可是,像镜头二中的孙父、孙母那样开朗豁达的父母在中国能有几人呢?有谁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的子女所爱的竟然是同性这一残酷的事实?!在社会传统习俗的压迫下,出于对父母的愧疚,绝大部分同志会选择隐瞒自己的性向,走进婚姻。但,这样有名无实的婚姻真的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吗?违背自己的意愿,和一个自己不爱的女子结婚。而这一切,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这个可笑而又传统的理由!虽然他们选择婚姻的时候不再奢求爱情,只是出于责任和义务,但是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也同样会给这个社会“添乱”。    


“你以为,我因为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当我们的灵魂穿过墓地,站在上帝面前时,我们是平等的。我和你,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在灵魂上,是永远平等的。” 

                                               ——《简爱》

 
“平等”,是的,他们要求的,只是和正常人平等的权利。尽管同性婚姻合法化在我国还很遥远,但我们可以给予他们应得的尊重。从1997年新版《刑法》同性恋非刑事化到2001 年新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同性恋的非病理化,这短短四年,他们走得何其艰辛!其实,他们与异性恋一样对感情投入,渴望家庭的归宿,只是由于交际圈子的狭小与社会的不认同,他们才无法保持感情的纯洁和伴侣的稳定。这些致命的污点被主流社会无限放大,同志的形象也因此不断被“妖魔化”。其实,他们与我们一样努力地生活,渴望真挚的感情,也希望有温暖的归宿。恋爱、结婚、生子,这些普通人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情对他们来说却是那么的遥远。近些年,他们中的一些人敢于站出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求平等对待和“同性婚姻合法化”。在追求自由、公开地表达自己身份的空气和空间的道路上,他们要走的路程还很远、很远……

 
同性恋不是一个我们用“对”与“错”就可以简单划定的现象,它背后涉及到的,是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与伦理道德底线。尽管社会学专家一再强调同性恋现象不会因社会规范的宽松而呈现“泛滥”的趋势,人们仍然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这一群体。房龙曾说过:“所有不宽容的根源,都是恐惧。”而我要说,由无知而导致的不宽容犹如一枚重磅炸弹,个人及整个社会的无知,无形之中正扮演着刽子手的角色,不断蚕食同志们应有的生存空间与权利。生命本来是一次光荣的冒险,结果却变成了一场可怕的经历。难道,源自生命的欲望本身,也有高尚卑微、光明黑暗之分?


  有一句话很适合出现在这里——对待弱势群体的态度,标志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或许,当“同志”在人们心中不再是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词语时,我们就真的能从心里理解那份特别的感情……

 

记者:贺薇    图片来自互联网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海大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