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兼职大军”中。大学生迈入社会时需要具有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拥有立足之地。因此,现在大学教育将实践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实践活动是希望学生将学会的知识应用到将来的工作中,在这种要求下,许多大学生选择做兼职来增多自己的实践经验。但是,除了开阔视野、积累社会经验、勤工俭学、补贴家用、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等益处之外,做兼职是否还有不可避讳的问题?
问题一:大学生作兼职的待遇如何?
布晓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2005级):我现在是在青岛英华外语学校做兼职,开始时是想锻炼自己,赚钱是其次的。做兼职待遇很低,之前也推销过《21世纪英语报》。我感觉大学生做兼职赚钱很难,而且事情很多,经常会因此而心情不好,非常耽误学习。这份工作是短期的,如果是长期的话我也不会去做。
康惠达超市店长:我雇佣的同学每天在这工作5到6个小时,工资是400元/月。能过来的都是一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同学,都比较能吃苦。
图书馆负责人:在图书馆工作是每周工作10个小时,工资是150元/月。
王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2005级):大一时利用周六周日的时间去作过家教,工资是25元/小时,感觉待遇还挺高的。
通过计算,图书馆的工资是3.6元/小时,超市的待遇是2.6元/小时,尽管家教的报酬有25元/小时,但每月的工资也只是在200元左右。大学四年是宝贵的,像这种全面地接受文化熏陶的机会对大学生来说也许只能在大学里才有。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主要是体力活的工作是否真的值得?而且大学生得到的报酬与自己的付出是否等价呢?
问题二:做兼职是否能从中得到真正的锻炼?是否真的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在浪费自己的体力与精力?
行政管理2005级一个不愿透漏姓名的学生:在图书馆工作很方便,时间比较宽松。对这个工作还算满意,但每天都做同样的工作,没有挑战性,且很消磨人的意志,也没有提高什么能力。我在外面的大商场中也做过推销,感觉学校外面的兼职可以更好地锻炼能力。刚上大学时感觉社会上到处都阳光灿烂,世界很美好,但后来做过兼职后才发现很多事情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虽然感觉这样丰富了自己的社会经历,增加了社会经验;但到快考试时,看到同学都去上自习,而自己还必须工作,确实是很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王蕊:我暑假时在肯德基打工,工作量特别大,并且工资很低。自己付出的那些努力与最后得到的物质上的收获是很不成比例的,而且提高锻炼什么能力。我建议大一大二的同学最好不要去做那些体力活,还是以学业为重,在大一大二时打好基础,不要盲目去做兼职。能力不一定非在做兼职中锻炼,学校里的很多社团活动都是可以锻炼能力的。
记者在校园中采访时发现,80%的同学当时去做兼职时根本没有考虑过要去锻炼能力,只是想挣一些零花钱,来买一些东西。那么这些同学何不平时俭省一些,用这些做兼职的时间来学习,争取拿学校和国家奖学金呢?
问题三:大学生做兼职安全问题是否能得到保障?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女生说:我在外面做过家教,每小时15元,当时也没考虑过安全问题,感觉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并且那家人对我也很好。但后来家里人还是因为担心我的安全不要我去了。
法政学院行政管理2005级学生:在大商场中做推销时,里面治安很乱,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经常有打架的,在商场里说话必须处处小心,学会保护自己才可以。
保安科科长:我们支持学生做兼职来减轻家里的负担,但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有的学生在做兼职时被骗走钱、手机。学生在校内做很安全,去校外时可以事先和保安科联系,保安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查明兼职信息的可信度。
其实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大学生做兼职赚了钱之后,在生活上过多讲究物质化、搞攀比,容易影响对金钱的态度,形成错误的人生观,造成拜金主义。若以后的方向仍然不正确,还可能在歧途上越走越远。
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综合型人才,但这种人才是建立在专业知识扎实,又能广泛涉猎,具有多种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不是那种空有一身“实践能力”却无理论知识的所谓的“综合型人才”,一个连自己的专业知识都没学好又怎能算一个合格人才呢?
的确,做兼职可以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更早地接近社会、了解社会。做兼职是很多人都鼓励的,但更提倡的是要适合、适时、适度。如果是只以赚钱为目的,而不注重积累社会经验以致荒废学业,则与人们提倡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是不是去做兼职,还希望同学们权衡利弊,认清自我,端正态度,慎重考虑后再作决定,不要让兼职取代了学习和研究成了主要工作。并且选择兼职时要慎重选择,最好找一个可以真正锻炼自己能力的工作。
实习记者:敖赢戈 张珊 编辑:焦梦梁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