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文心雕龙·论说》
还记得辩论赛场硝烟弥漫、狼烟四起的剑拔弩张之势,还记得辩论选手巧如簧舌、慷慨激昂的伶俐之语,真可谓唇枪舌剑、当仁不让。欣羡之余,我们还应看到为了呈现给大家一场“视听盛宴”,辩手们在场下的精心准备和仔细筹划。在其辩论利器锋芒毕露之前,为宝剑打磨雕琢的准备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古语云: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就如何开展辩论赛的准备工作,记者采访了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部一队和二队的部分优秀辩手。下面由记者带领大家走进辩手身边,观摩一下“渔网”何以结得。
经验之谈
观海听涛:作为本届代表生命学部比赛而初赛略显失利的你,认为初赛失败的理由有哪些呢? 林皓然:其实赛场之上发挥固然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我们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我队准备得不够充分,猜测对方立论出现偏差。从而导致赛场上不能够知己知彼而落败。 观海听涛:不过我们仍然看到了生命一队在辩词整理和语言修饰的上的优势,能大体谈谈如何准备和修饰辩词吗? 林皓然:辩论是要依靠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的,所以赛前浏览一下前人总结的精辟言论是必要的。但作为一名优秀的辩手,你不能仅仅停留在照抄前人资料的程度,你必须学会优化重组、整合材料,并且邀请“才子佳人”来为你整合的文字穿上一件华美的外衣,从而达到极佳的表达效果。 高手访谈
生命二队在积极讨论辩题
观海听涛:作为已经进入复赛的生命二队辩手,你认为参加校论辩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呢?
张洋:其实每个队有每个队的风格,具体准备要看队伍整体的辩风和特点。不过有些基本的东西,大家是都得细心准备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要先认清辩题、逐字推敲。当你拿到一个全新的辩题,你必须要懂得每个词条的确切含义和辩题整体的含义与比喻义。其次,需要我们开阔思路、发散思维。虽然辩题要经过仔细琢磨,但是不能只停留在一个理论层面,我们应该积极的拓宽思路,这样才有助于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接下来就要确定逻辑、整装立论。当思路、想法开始涌现的差不多时,我们需要静下来思考,确定哪些是可以利用的逻辑中心,哪些是漏洞百出的糟粕之语,从而使己方逻辑清晰、思路严密。这时就要抓紧时间根据已经定出的中心逻辑开始立论了,由于时间紧迫,必须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立论,否则一旦延误时间,很可能造成己方头脑疲惫,思维混乱。紧接着,就需要猜测对方、专题讨论。对方的观点和逻辑有可能出人意料,所以及时的猜测对方可能出现的言论和错误是准备中的重要环节,并且一定要针对这些已经知道的漏洞进行讨论,得出在场上的解决方法。最后,模拟辩论、真枪实弹。感觉是一种很重要的东西,所以在准备的最后一个阶段,完全有必要进行一场模拟辩论,让辩手找一下临场发挥的感觉。一来可以避免赛场上的紧张情绪,二来可以查缺补漏。
互相交流经验感想
观海听涛:我们深知立论的逻辑是辩论的灵魂,而作为一辩的你认为双方应如何展开立论呢?
苏鑫:因为在一辩稿中立论占了很大篇幅,所以我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弱化我方命题,强化对方命题。确立立论逻辑不仅应确立我方对辩题的理解,还需限定对方对辩题的理解,也就是必须明确指出对方应该论证的内容。尽可能扩大我方立论范围,从而给我方留下较大的回旋余地。第二,尽量选择逻辑性强、不易受攻击的立场。其主要方法是“唱高调”。在任何一个细节上都和对方纠缠不休往往会丧失本方的优势,到最后仍是“一塌糊涂”;不如干脆对一些显而易见的事实、众所周知的观点予以承认,接着立即指出:这些仅仅是问题中一个方面,但我们应该讨论的是更重要的东西,把争论上升到更高层次,使对方精心准备的材料无从发挥,在我方熟悉的阵地上与其交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
复赛寄语
观海听涛:你作为四辩,所用的语言一定是精辟而华美。那么,能否给进入复赛的代表队一些寄语吗?
刘畅:寄语谈不上,我就说说我的一点经验之谈吧。辩论立意要新奇,要能够“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从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往往会起到很好的场上效果。同时,对手对此准备不足,也会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当然不能故作惊人之语,应当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就要求教练和队员们对辩题仔细揣摩和思索,努力使自己的立场既无懈可击、固若金汤,又新意迭出,令对方猝不及防,从而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我相信之后的比赛会更加精彩!
记者/摄影:邹运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赵奚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