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2005年9月16日学苑餐厅
一新生:师傅给打个苞米
师傅:那不叫苞米,是玉米
新生:……
2005年10月5日学苑餐厅
A同学:原来你们的地瓜就是红薯呀?
B同学:那你们的地瓜是什么?
A同学:白白的,脆脆的,甜甜的。
B茫然中……
2005年10月11日师苑餐厅
洗手池不够用,在一池边两合肥人相互谦让
“你死(洗),你死(洗),你先死(洗),我后死(洗)。”
2005年10月15日 操场
几位来自各地的同学在等候上体育课,闲得无聊。为了打发时光,北京人提了个建议,不料这一下竟惹得大家争执起来。
北京人说:“杵着傻拉巴几的,咱哥们儿侃大山磕打牙解解窝憋儿。”
四川人说:“侃啥子大山哟,瓜兮兮的。我们四川人住的是愚公的屋子———
开门就见山咯。马尾穿豆腐———没得提(题)头嗦。还是摆龙门阵巴适三。”
上海人说:“侬讲啥?龙门阵是啥个物事哇?阿拉听得满头雾水,稀里糊涂个。阿拉个意见阿拉侪勿要憨里憨气立迭搭辣还浪费辰光,大家侪吹牛皮轧讪胡白相白相。”
陕西人说:“不不不,那是谝闲传。”
山西人说:“嘿,真是没脾气,那是瞎撇。”
山东人说:“拉呱儿就拉呱儿吧,弄得那么腻味干么!”
东北人说:“看你们整的,瞎忽悠。其实就是大伙儿唠嗑。”
2005年10月26日 澡堂
刚开始洗五分钟 。南方人洗好了,一低头只见北方人正在埋头苦干
南方人:“你在干吗?”
北方人:“搓澡。”
南方人:“搓泥吧。”
北方人:“你也别一个星期洗一次也用冲凉式的……”
2005年11月 化学期中考结束后
集体:郁闷呀!
威海人:兀哧!
四川人:成绩羞死先人板板哦!
吉林人:憋屈着呢!
安徽人:我的孩嘞!
2005年11月27日 三角地
青岛的路弯弯曲曲,给南北人都带来了不便。
北方人:哇,原来图书馆是向南的呀。终于知道怎么指路了。
南方人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儿去
路人甲:同学,请问四校门怎么走?
南方人:你先向前,在学苑餐厅旁边左拐,然后……算了,我带你过去吧
杂言
中国人情急时都求救于母亲,叫声“妈呀”。只有桂林人例外,他们急时都想要儿子来帮忙,大叫“我崽!”,哪怕儿子还没出生呢。
西安历史悠久,连面食中也透着文化味儿。西安十怪中第二怪:“扯面宽得像裤带”。扯面俗称 “梆梆面”(读biang—biang现代汉语字典上没有这个字)面,正宗的关中人所做的帮“梆梆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正宗的“梆梆面”,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一根面条所用去的面粉通常可达2两,因而对于饭量小的人来说,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
四川人可能自视聪明。说话时,总冲着对方唤“傻子”、“瓜娃儿”。说话几乎每句前都加一句“你晓得不嘛”。成都女娃儿更是见谁都是“瓜兮兮的”。
问路更是急死人。“盐市口过来低低儿,前头转个弯弯儿,里面一个卡卡儿,立个桩桩儿,钉个牌牌儿,上面两个字巷巷儿”( 盐市口过来一点,在转角处有个巷子,上面有路牌)
到南宁人家作客,你会发现这些家庭是由佛教和道教弟子还俗后组成的,至今家中仍保持出家时的宗教尊称:妈妈是“老衲”,爸爸是“老道”。
记者:刘亚娟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