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3·15”(二)——海大学生维权调查结果

作者:董真来源:本站原创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04-03-14 字号:

    近年来,“3·15”已经成为了打假维权的代名词,而随着今年“3·15”的临近,社会上的媒体正在展开铺天盖地的宣传。那么走进海大,我们身边的普通大学生的维权情况又如何呢?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近一周通过问卷形式对海大205位学生进行了维权调查。经统计,现将调查结果公示如下:参加本次调查的同学来自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工程学院、信息学院、数学系共7个院系,总计205人。

“3·15”聚焦: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同学中,仅有13人(占总人数6.3﹪)不知道每年的3月15日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而对于媒体上报道的诸多消费者权益被损害的事件,有38.1﹪的同学表示“很关注”,有52.2﹪的同学表示“会看看报道”,仅有9.7﹪的同学表示不关心。这说明我们海大学生并非关在象牙塔中,我们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我们也有作为普通消费者的知情愿望。

    在“最关注的消费者权益损害”一项中,45.8﹪的同学选择了“毒大米、病死猪肉香肠等食品安全问题”;21.5﹪的人选择了“移动电话及互联网、通信等高科技产品服务维权难”;排在第三位的是“职业、出国留学中介及教育培训中的欺诈问题”,约20.5﹪;最后,12.2﹪的同学认为“屡禁不止的假冒伪劣商品(如二手机冒充新手机)”是自己最关注的问题。

    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近年来维权热点已从当初单纯的“打假”渐渐转移到各种服务类问题上,如随着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其因消费者“不懂行”而难以维权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种变化上从国家有关部门的报告、下从我们海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都有明显的体现。而食品安全问题最受同学们的关注,也许是因为食品乃入口之物,关乎着人的健康,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对于同学们来说,这也必然是关注的重中之重。另外,对于学子们,社会上的房屋、汽车问题离我们很远,但中介(尤其是职业中介)与教育培训却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许多同学最关注此类欺诈问题是因为与他们的经历相关,这应该也是今后社会和学校有关部门应当大力关注的焦点。

大学生维权意识

    在所有问卷中,有171名同学曾经买到过假货或曾遇到某种服务欺诈,比例高达83.4﹪!而面对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被损害的情况,仅有29人(约14.1﹪)会“勇于维权,找到销售或服务商要求退货或赔偿”;大部分的同学选择的是“视损失金额的大小而定:若金额较大,一定要维护自己的权益;若金额较小就算了”,占总人数的68.8﹪;另有17.1﹪的同学因为“嫌麻烦”,就“自动放弃维权”

    在谈到为何要放弃维护自己已遭损害的合法权益的原因时,有116位同学给出的理由是:维权的手续麻烦没有时间和精力,占总人数的65.9﹪;有21.6﹪的同学“不清楚应到何处投诉及有关程序”;剩下的约12.5﹪的同学则是因为“缺乏有关知识,无法肯定是否假货”。

    许多同学都曾受到过正当权益的损害,却有85.9﹪的人放弃或很有可能放弃维护自己的权利。这个惊人的比例背后,折射出的是大学生的无奈:时间、精力有限,知识受限,缺乏对行政手续的了解,如此种种都造成了大学生维权难的现象。其实学生在社会中算是弱势群体,但我们在呼吁社会关注的同时自身也要端正认识,勇于维权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权益。

通信、短信服务关注:

    校园手机族正在急剧膨胀,“拇指一族”的队伍也在不断庞大。在参加本次调查的205名同学中,有110人已有手机,占总人数的53.7﹪。其中曾经定制现已退定及正在使用某种短信服务的同学有78人,占70.9﹪。但表示对自己所接受的短信服务不满意的比例达到了74.4﹪!对不满意的原因,60.3﹪的同学选择了“信息短信资费不明,发送条数过多”,34.5﹪的同学觉得“服务与广告介绍不符”,另有同学表示不知如何取消短信、信息收费太高,还有同学表示自己并未定制短信,每月却被无故扣除5元信息费。而更有80﹪的学生手机用户不满意自己的手机通讯服务。

    现在社会上讲“天天都是3·15”,记者希望我们海大学子今后能够更加主动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记者:董真    编辑:李瑾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