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中国文学史”之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与“楚辞”之研究有开宗立派之说的游国恩先生,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他从北大毕业就站上讲台,其中民国时期有五年是站在海大园的讲台上。  1931年8月,33岁的游国恩应闻一多先生邀请,来国立青岛大学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楚辞、唐宋一降文、古代文艺故事等。  据臧克家回忆:30年代初,我是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游先生教我们楚辞。  他是著名的楚辞专家,...
    2022-04-22682
  • “到处都是红瓦的楼房点缀在葱茏的绿树中间。”“如今来到孔孟之邦,居然市井斗筲之民也能知礼。”1930年夏天,第一次踏上青岛的梁实秋,颇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不禁对这座海滨城市的城与人赞叹不已。因之,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史上平添了一位文学大师的身影。此乃青岛之荣,亦为海大之幸哉。  那一年,梁实秋的青岛之行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实际负筹备之责”的杨振声先生。正是杨振声亲赴上...
    2022-04-20895
  • 闻一多是著名学者、诗人,沈从文是著名文学家,两人都从事文艺工作,难道是文人相轻致使他们之间的断交?问题当然不这么简单,这里面还有一些渊源。  闻一多与沈从文原本没有太多的交往,但是身处于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坛,他们两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关联。关于闻、沈之间的关系,还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沈从文初登文坛之时。当时的浪漫派诗人徐志摩对沈从文有很大的帮助,依靠他主编的《晨报副刊》,沈从文的作品得到很多发表机...
    2022-04-19973
  • 春天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清新宜人,上世纪30年代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人文荟萃、群星闪烁,大作家老舍先生当时就曾在此执教两年,为海大园留下一笔丰厚的人文财富。  1934年9月,老舍接受了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的聘书来青岛教书,第一学年聘为讲师,第二学年改聘为教授。当时老舍已是知名作家,发表了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等小说,所以他的到来让学生们欢呼雀跃,争相一睹这位“幽...
    2022-04-18847
  • 14岁时,投身行伍,见证了太多的杀戮和纷争。20岁时,“带着特异的经历和一身泥土气息”,从湘西独闯北京。这个高小毕业,曾经“连标点符号都不晓”的湘西青年,以“人性的治疗者”自居,硬是凭着一支笔、一颗心成为驰骋文坛的一匹黑马。30岁时,在徐志摩的推荐、校长杨振声的提携下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国文系讲师。青岛的青山绿水,自此酝酿了湘西青年笔下的一派天光水影。  是年1931年8月,湘西青年的名字叫沈从文。  沈从文主...
    2022-04-16831
  • 青岛黄县路7号,是一座掩映在法国梧桐绿荫下的两层红瓦老楼。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这里时常高朋满座———我们看到“身材修长,仪表甚伟”的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与执掌学校学术“牛耳”的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方令孺等学者教授在此谈诗论道,纵论天下。  “杨振声”三字约是1918年伴随着“新潮社”的成立而出现的,那时他是北京大学国文系学生。“五四”运动中,他是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主要参与者,曾...
    2022-04-12932
  • 本站讯党在高校一百年,是引领中国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百年,是探索社会主义特色高等教育的一百年,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代代人才的一百年,是在科研领域拓荒创新的一百年。中国海洋大学创建于1924年,是国人在齐鲁大地上创办的第一所本科起点的现代大学。学校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了一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特色之...
    2022-04-101291
  • 本站讯建校以来,海大人秉承“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的创校宗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赫崇本,创建了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物理海洋学专业和海洋气象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忠于海洋事业的实干家、理论家和管理者,开拓了新中国海洋事业。文圣常,首次提出解析形式的风浪频谱,撰写了国内外第一部海浪专著《海浪原理》。管华诗,首创了我国第一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构建了国内外第一个海洋糖库,主持编著了我...
    2022-04-104636
  • 一、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校视察在出席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后,习近平总书记开始在山东考察。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了解实验室研究重大前沿科学问题、系统布局和自主研发海洋高端装备、推进海洋军民融合等情况。1986年4月3日,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右二)来校视察。1989年4月25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右)来校视察。1990年6月20日,国务委员李铁映(左五)来校视察。1997...
    2022-04-091037
  • 图为毕业二十年聚会合影(左二为本文作者)图为在校期间同学留影(后排右二为本文作者)母校所在的山东青岛,是个美丽的岛城。学校本部环境优美,有很多上百年历史的欧式老建筑。在这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象牙塔里,发生点美丽的故事,也是必然的。青岛方言把姑娘叫 “大嫚”,小伙叫 “小哥”。萍是同班同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嫚”,她父亲是本系的教授,后来给我们上过有机化学课。套用现在的一个词,她算是一个“高白美”,身高...
    2022-04-09435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