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7年秋,陆侃如来青岛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在国民党特务黑名单上的进步教授陆侃如,熬过了青岛解放的前夜,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从此,在他的学术研究进入黄金时期的同时,与华岗、童第周组成“三驾马车”,在上世纪50年代带领山大驶入生机勃勃的黄金时代。  “以言教讼,以身教从;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这是许多陆门弟子的共同心声。陆侃如一生为师,桃李盈门。开门研究生龚克昌忆及先生对自己的培养时说:先生是一位后学的...
    2022-05-021205
  • 对徐中玉这个名字,许多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他们一代代均是读着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成长起来的。这个见证过一个世纪波澜壮阔历史的老人,在时代激流里上下求索,忧患深深。他一生未出校门,以教学和文学研究为业。著作等身的徐先生时常回忆自己在国立山东大学读书和工作的岁月———我永远记得青年时代的思想人生转变是从山大开始的,我的文学研究也是从此起步。  1915年出生的徐先生是江苏江阴人。年少时...
    2022-04-30715
  • 追溯我的海大故事,可至2017年8月27日我踏进校门、被热情迎接的那天起,那是海大第93次迎接新生了。而后,一朝一夕,一年复始,在我与海大相识的第二年末,她的95岁生日即将来临。厚重的建校底蕴下,海大愈发儒雅深沉,不断向世界发出来自中国的海洋之声。而我在接受海大 “通识为体,专业为用”的两年本科教育中,回首点滴时,愿意用 “迎新”一词贯穿起海大和我的独家记忆。这份记忆虽历史并不悠久,但专属于我,温情永不变。海...
    2022-04-25424
  • “誓都将心血付‘村夫’”,萧涤非先生的这句词是他自我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出身于江西省临川县一个穷秀才家庭的萧涤非,遭遇过幼年丧失双亲的痛苦,体味过颠沛流离的生活艰辛,亲历过国难当头的烽火岁月,心灵深处与诗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种种困厄面前,他坚忍不拔,砥砺前行,褴褛筚路,终成杜甫研究的“一代宗师”。萧先生曾两度执教于此,为诗意盎然的海大园增添了华彩的篇章。  20世纪30年代的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海洋...
    2022-04-241119
  • 于“中国文学史”之研究有筚路蓝缕之功,与“楚辞”之研究有开宗立派之说的游国恩先生,一生经历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代。他从北大毕业就站上讲台,其中民国时期有五年是站在海大园的讲台上。  1931年8月,33岁的游国恩应闻一多先生邀请,来国立青岛大学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楚辞、唐宋一降文、古代文艺故事等。  据臧克家回忆:30年代初,我是国立青岛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游先生教我们楚辞。  他是著名的楚辞专家,...
    2022-04-22641
  • “到处都是红瓦的楼房点缀在葱茏的绿树中间。”“如今来到孔孟之邦,居然市井斗筲之民也能知礼。”1930年夏天,第一次踏上青岛的梁实秋,颇为赏心悦目,神清气爽,不禁对这座海滨城市的城与人赞叹不已。因之,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史上平添了一位文学大师的身影。此乃青岛之荣,亦为海大之幸哉。  那一年,梁实秋的青岛之行是因为一个人,他就是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实际负筹备之责”的杨振声先生。正是杨振声亲赴上...
    2022-04-20842
  • 闻一多是著名学者、诗人,沈从文是著名文学家,两人都从事文艺工作,难道是文人相轻致使他们之间的断交?问题当然不这么简单,这里面还有一些渊源。  闻一多与沈从文原本没有太多的交往,但是身处于纷繁复杂的现代文坛,他们两人不可避免地要发生一些关联。关于闻、沈之间的关系,还要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沈从文初登文坛之时。当时的浪漫派诗人徐志摩对沈从文有很大的帮助,依靠他主编的《晨报副刊》,沈从文的作品得到很多发表机...
    2022-04-19920
  • 春天的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清新宜人,上世纪30年代这个美丽的校园里人文荟萃、群星闪烁,大作家老舍先生当时就曾在此执教两年,为海大园留下一笔丰厚的人文财富。  1934年9月,老舍接受了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的聘书来青岛教书,第一学年聘为讲师,第二学年改聘为教授。当时老舍已是知名作家,发表了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等小说,所以他的到来让学生们欢呼雀跃,争相一睹这位“幽...
    2022-04-18791
  • 14岁时,投身行伍,见证了太多的杀戮和纷争。20岁时,“带着特异的经历和一身泥土气息”,从湘西独闯北京。这个高小毕业,曾经“连标点符号都不晓”的湘西青年,以“人性的治疗者”自居,硬是凭着一支笔、一颗心成为驰骋文坛的一匹黑马。30岁时,在徐志摩的推荐、校长杨振声的提携下受聘国立青岛大学国文系讲师。青岛的青山绿水,自此酝酿了湘西青年笔下的一派天光水影。  是年1931年8月,湘西青年的名字叫沈从文。  沈从文主...
    2022-04-16774
  • 青岛黄县路7号,是一座掩映在法国梧桐绿荫下的两层红瓦老楼。穿过时光隧道回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这里时常高朋满座———我们看到“身材修长,仪表甚伟”的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与执掌学校学术“牛耳”的闻一多、梁实秋、赵太侔、方令孺等学者教授在此谈诗论道,纵论天下。  “杨振声”三字约是1918年伴随着“新潮社”的成立而出现的,那时他是北京大学国文系学生。“五四”运动中,他是痛打章宗祥、火烧赵家楼的主要参与者,曾...
    2022-04-12866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