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涤非:两度执教于海大园的杜甫研究宗师

作者:纪玉洪来源:中国海洋大学报观海听涛发布时间:2022-04-13

“誓都将心血付‘村夫’”,萧涤非先生的这句词是他自我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
  出身于江西省临川县一个穷秀才家庭的萧涤非,遭遇过幼年丧失双亲的痛苦,体味过颠沛流离的生活艰辛,亲历过国难当头的烽火岁月,心灵深处与诗圣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种种困厄面前,他坚忍不拔,砥砺前行,褴褛筚路,终成杜甫研究的“一代宗师”。萧先生曾两度执教于此,为诗意盎然的海大园增添了华彩的篇章。
  20世纪30年代的国立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大家云集、名人荟萃。继杨振声之后,赵太侔任校长,闻一多、梁实秋、老舍、洪深、闻宥、沈从文等在此执教,他们共同创造了海大园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文辉煌。
  1933年,清华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萧涤非,经恩师黄节先生推荐,来到青岛担任了国立山大中文系讲师。他来校后开的第一门课是四年级的必修课《词选》,后来又开了《乐府诗研究》《曹植诗》《词史》等课。萧涤非当时年仅27岁,是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班上有的学生年龄比他还大,如已经崭露头角的诗人臧克家就大他一岁。其后数十年,两人亦师亦友,终生至交。臧克家给萧涤非先生写信时总是尊称“您”。萧先生回信说:“你何必多此一‘心’呢。”成为一段文坛佳话。
  萧先生讲课十分认真,加上扎实的学术功力,很快他便在名家云集的国立山大站稳了脚跟。1934年入校的何炳棣,后来成为海外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回忆青岛的求学经历时,特意提到了两位中文系的老师,一是游国恩,一是萧涤非。游国恩是楚辞专家;萧涤非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专家。
  在青期间,萧涤非和老舍交情很深。1936年秋,校长易人,在萧涤非和中文系毕业生黄兼芬举办婚礼当天,突遭解聘,被迫离青。就在萧涤非夫妇乘坐的列车即将开动时,老舍气喘吁吁地赶来,递上刚刚印出的新著《牛天赐传》,“我是来参加你们婚礼的,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结婚礼物。”此情此景令萧涤非刻骨铭心。
  1947年,辗转十年之后,萧涤非重返国立山大,在中文系任教授。第二年便开了《杜诗体别》这门课。萧先生一直保持着认真的教学态度,他曾说:“如果一堂课教失败了,我会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他还说:“如果在课堂上发现有同学打瞌睡,我会感到内疚,因为自己讲得不好嘛。”因此,他对备课总是下足了功夫。讲课时,萧先生常常引经据典,联系实际,巧妙自然。特别是讲起杜诗,联想起国难之殇流离之苦,有时热泪滚滚,不能自已。学生这样评价他的课:“讲起课来,一字一句,不紧不慢,铿锵有力,充满感情。”
  1951年,国立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山东大学,华岗出任新山大第一任校长,海大园进入了第二个人文辉煌时期。校园里人才济济,名师如林,萧涤非和冯沅君、陆侃如、高亨并称“冯陆高萧”,成为中文系的“四大台柱子”,一时声名远播。知名者如李希凡、蓝翎等都是他的高徒。
  萧涤非是《文史哲》杂志的主要创办人之一,1954年《文史哲》发表了李希凡、蓝翎《关于“红楼梦”研究简论及其他》的文章,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强烈反响。1955年,萧涤非先生担任中文系主任,他一边从事系务工作,一边担任教学工作。当时教授上大课蔚然成风。
  教学之余,萧涤非致力于学术研究,孜孜以求,苦心孤诣,治学颇为严谨。他的《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已经印行近70年,印数超过六位数。当然,一生中他用力最深成果最丰的是杜甫研究,这与他的身世经历、恩师熏染关系甚大。自20世纪40年代肇始,萧先生从“杜甫诗选注”到“杜甫研究”,再到“杜甫全集校注”,取得全面的收获。特别是,他第二次在青岛国立山东大学任教期间完成并出版的《杜甫研究》成为了杜甫研究界的扛鼎之作,也为海大园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财富。
  后来,他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委托,担任《杜甫全集校注》主编。虽年逾古稀,但他曾亲率校注组成员沿着当年杜甫的行踪进行实地考察。1991年去世前一个月,萧先生仍在逐字逐句审校,可以说为杜甫研究倾注了一生心血。

文章作者:纪玉洪

文章来源:第1858期《中国海洋大学报》(2014年9月4日)

编辑:赵奚赟

责任编辑:赵奚赟

开栏词

八关山下,汇泉湾畔,以“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宏材,应国家需要”为创校宗旨的中国海洋大学已走过90多个的春夏秋冬,即将于2024年10月25日迎来她的百岁华诞!

经百年沧桑砺洗,学校积淀了丰富而厚重的校史资源,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师生校友津津乐道的话题。

为了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示校史资源,方便师生校友查阅了解相关内容,在距百年校庆千日之际,特创办【八关山下】专栏,下设“史海钩沉”“信息动态”“红色印记”“校史漫话”四个栏目,分别展示深度挖掘校史资源的专题作品、校史工作及相关文化活动信息、反映学校与党和国家历史紧密相关的作品,以及师生校友创作的校史随笔散文等文化作品。

欢迎广大师生、校友踊跃投稿,并对专栏建设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联系邮箱:news@ouc.edu.cn,邮件主题请标注“校史”二字。

党委宣传部 新闻中心

2022年1月29日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