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讲座第二讲:林少华谈我所见到的和翻译的村上春树

作者:贾建媛 褚天扬来源:教务处人员机构发布时间:2019-05-20 字号:

  本站讯 5月16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通识教育讲座第二讲在鱼山校区新教学楼开讲。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作家、中国海洋大学“名师工程”讲座教授林少华为师生们带来题为“我所见到的和翻译的村上春树”的精彩演讲。教务处处长、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方奇志教授主持讲座。

  讲座伊始,林少华教授首先表达了自己能够来到鱼山校区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的喜悦之情。紧接着,林教授谈到中日两国的关系,日本对中国怀有一种优越意识,两次三番阻挠中国的崛起,原因在于日本对当代中国不够了解。他借用村上先生的话“对于力量相对下降的日本来说,其有一种类似自信丧失的东西,很难直率地接受中国的崛起”来总结他的观点。同时,对于如何了解日本,林教授认为日本文学是重要的载体。可以说,日本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独具特色的审美文化,它的载体就是日本文学艺术作品,“翻译使我们化日本文学为己有”,日本文学翻译恰好成为我们艺术掌握日本的一种途径。
 
  说起所见到的和翻译的村上先生,林教授回忆起了03年初次与村上先生见面的情形,在他看来,村上先生声音不高,有节奏感,语调和用词都有些像《挪威的森林》中的主人公渡边君。林教授说,“他给人的感觉,较之谦虚和随和,更近乎本分和自然。”

  提及和村上先生会面时谈话的内容,林教授提到了四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灵魂的自由,林教授认为,村上春树的作品,有对灵魂自由细致入微的体察和关怀,阅读他任何一部小说,几乎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一颗自由飞扬的灵魂,这也是村上春树希望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状态。第二个主题是有关孤独的,村上春树认为人生基本是孤独的。但孤独并不等同于孤立,而要深深“挖洞”,通过挖洞获得同他人的“连带感”,使孤独成为一种具有特殊内涵的生命体验和审美感受。第三个主题是关于中国,村上先生的作品中流露出了其对中国的好感,这与他生活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村上春树将中国和日本比作一对邻居,邻居只有互相尊敬才能相处的愉快。第四个主题是关于诺贝尔文学奖,“村上并不对其感兴趣”,林教授说,“这既是其性格所使然,又是他为争取灵魂自由和‘深深挖洞’所必然采取的策略。”也正因如此,村上春树的作品才有一种静水深流般的静谧和安然,才能引起读者心灵隐秘部位轻微而深切的共振。
 
  讲座最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对村上文学及翻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林少华教授还与在场的师生亲切合影。

通讯员:贾建媛 褚天扬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回澜阁

>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