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验
本站讯 2014年11月6日下午,由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党委团委、青岛报业传媒集团主办,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学生会承办的“关注记者,体验记者”记者节活动在青岛报业传媒集团顺利举办。全校共四十一名学生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伊始,在青岛报业传媒集团“掌控传媒”工作人员荣潇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青岛日报编辑部,工作人员在工作间不同新闻版块上各自忙碌。接着,学生们来到青岛晚报及早报编辑部,“办最好看的报纸”“发行量第一才是真正的第一” 几个大字引人注目。在进入读报参考信息中心时,青岛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演播室与青岛日报新媒体中心映入眼帘,工作人员简单介绍了青岛报业传媒集团的构成,以及集团旗下全资新媒体公司青岛掌控传媒有限公司。
参观完毕,工作人员带领学生来到报社三楼电影厅,参加“心闻面对面”名记对话暨主题分享会,由三位报社一线采编代表分享经验并与现场学生互动。
《青岛晚报》热线部记者刘卓毅首先发言。他通过亲身经历的采访案例告诉大家善于发现事件背后问题的重要性。他认为,很多新闻内容可能是一样的,但换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其中不同的东西。“记者能做的就是用笔改变。”刘卓毅说,“记者不是万能的,只能把世界展现给大家看,无论是否合理。”他希望想成为记者的学生要做好准备、要强大、有志向,要不断学习并对新事物保持好奇。“记者有一副眼镜,它不是在脸上,而是在心里。”他还介绍了询问式、求证式、反证式三种采访技巧,并强调“说话要讲究艺术”。提问环节,在场观众积极提问,对于“如何理解青岛晚报编辑部标语‘更多一点、更新一点、更狠一点’的含义”,刘卓毅解读道:“多,指空间上的广度和深度;新,指传播方式与信息交流方式的更新;狠,便是要求思维敏锐、判断力明确,遇到突发情况‘说走就走’去报道的意识。”面对观众提出如何克服报道社会黑暗面的恐惧时,刘卓毅运用自己过去的采访故事告诉学生 “某些社会新闻的确黑暗,但要去找事件背后的温情,要看到真,发现爱。”
随后,掌控传媒副总编辑孙成富发言。面对科技带来第四次“工业革命”冲击传统媒体的形势,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纸媒可能停,但新闻不停”的观点,即“变与不变”。他简要概括了大众关注内容的变化、阅读碎片化、喜新厌旧的特点,阐述新媒体产生的环境和价值。“未来媒体人肩负的使命更强,责任更重,需要复合型人才。”他说, “媒体人,首先是专业傍身,然后变成一个社会活动家、财经爱好者、并在实践中懂得运用资本的力量。”
掌控传媒频道中心总监、青网内容负责人马海波最后发言,他介绍了网络专题相关内容,以及策划、栏目、结构、制作四步骤。他否认“内容为王已死”的观点,强调策划不仅在媒体而且生活上的重要性。他还介绍了传统互联网转型到移动互联网的过程。
分享会结束后,学生们观看“最美青报人”微电影。至此,活动顺利结束。2014级新闻专业张柏青接受采访时说:“各位老师的经验之谈给了我许多启发,让我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通讯员:羊骁 张诗奇 沈未来 祁祺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