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与瑞典Universum公司合作,连续三年受权发布其推出的全球大学生理想雇主排行榜后,今年《环球》杂志与Universum联合发布的2008年最新榜单,将目标锁定在包括海外华人学生群体在内的全球华人大学生身上。
    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中国与世界的交融日益深入,海外华人学生群体也不断壮大。作为今年的重要特色,除了公布中国国内大学生理想雇主排名,Universum调查将全球华人学生作为独立的目标群体加以调研,生成一份独特的全球华人学生理想雇主排行榜。这份独家授权《环球》杂志发布的榜单,清晰直观地为我们展示了当代海内外华人学生的择业观。
榜单的中国特色
    作为全球理想雇主榜的一项传统特色,榜单运作仍将调查对象锁定为两年内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今年的调研在全球30多个国家、逾20多万毕业生中进行,调查的中国内地部分,涉及70 所重点高校的16815 位学生。与去年一样,中国内地的排行榜体现了较好的稳定性,上榜企业大起大落的现象不多。
    相比去年过半的比例,今年国内理想雇主的调研中首选外资企业的学生总数明显下降,而选择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学生数量都有较大增幅,分别排在学生最向往雇主的第二和第三位。
在国内理想雇主排行榜中,内资企业走强形势依旧,占据了前二十位的半壁江山(表1),除了中国移动连续第四年拔得头筹外,中石油和中国电信再次稳居前十,而中国银行和百度窜升迅速,首次进入前十,分列第四和第八。此外,榜单前百名中逾七成的上榜内资企业都有幅度不一的增长。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尽管国有为主的内资企业在国内的认同度在不断上升,但在榜单上仍然没能“走出”国门。在其他国家的排行榜上,许多跨国公司的名字反复出现,如Google在各国前十名的综合榜单和华人榜单中都出现过6次,其世界范围的影响力可见一斑。相比之下,中国前十名中的5家本土企业没有一家出现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榜单的前十名中。
        Google大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邓涛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个理想雇主应该具备三个方面的因素:提供一个和谐宽松的企业环境和人才培养机制、有较稳定和强凝聚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创新机制。他认为,中国企业可以资本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却依然没能够切实吸引到外国人才,这说明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Universum中国区首席雇主品牌管理咨询顾问高颖介绍,在其他国家进行调研的过程中,还是有许多华人学生表露了对国内企业的向往,虽然属意于一些知名跨国外企,但也并不妨碍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成为他们未来就业的首选。
        “大多数学生认为他们在外企中只能升职到一定的层次,不能进入管理层,”邓涛认为,一些留洋的华人学生普遍认为,跨国公司存在“玻璃屋顶”,也就是说高级管理层的职务,比如首席执行官、首席财务官和副总裁,只会由西方人担任,而国内企业的成长空间却相对要广阔许多。
        近年来许多大型国企业绩持续向好,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形象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其行业垄断色彩、较高的利润率和工作稳定性等优势也为他们在吸引人才方面构建了相当的竞争力。
        但对于那些更有勇气,不怕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长时间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大型跨国公司仍是他们证明自己、开拓国际化视野的好地方。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接受调查的华人学生在被问到“毕业后最希望去哪种类型的公司工作”时,仍有42%的人选择了“外企”。
次贷危机无碍华人学生青睐金融企业
        在今年首次亮相的全球华人学生理想雇主榜上,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尽管身处世界不同角落,各国华人学生的选择还是趋于一致。在欧美和新加坡等5个国家的华人商科学生榜单中,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出现5次,高盛和麦肯锡出现了4次(见表2),而在另一份华人工科学生榜单中,宝马出现4次,IBM、微软各出现3次(见表3)。

文:邓喻静 赵娜
编辑:系统管理员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