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6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了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凯和硕士研究生李源的文章《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这是学校在文科基础学科方面取得的又一重要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海洋对于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深刻认识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一文,即聚焦我国历史悠久的海洋文化,为生动阐...
    2025-03-1112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青岛海洋科技中心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功能实验室王勇教授和邱雪教授合作,在铁死亡小分子抑制剂与探针的设计开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 Druglike Ferrostatin-1 Analogue as a Ferroptosis Inhibitor and Photoluminescent Indicator(一种新型铁死亡抑制剂和特异性检测探针—Ferfluor-1)”为题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
    2025-03-10368
  • 本站讯病毒,是地球上最小且丰度最高的非细胞生物,不仅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幕后推手。随着宏基因组技术的迅速发展,发现了海量新型的DNA和RNA病毒。然而,目前大多数病毒分类方法仍主要依赖于接近完整的病毒基因组数据,对片段化和不完整的病毒序列分类效果较差。此外,目前的技术手段大多对双链DNA病毒的分类效果较好,而对RNA病毒和单链DNA病毒的...
    2025-03-071657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热带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Hot season gets hotter due to rainfall delay over tropical land in a warming climate”(《全球变暖下热带陆地降雨延迟导致热季更热》)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期刊。研究发现了全球变暖下“热季更热” (“hot-season...
    2025-03-05403
  • 本站讯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立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副热带西边界流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副热带西边界流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呈现向岸增强,并给出其动力机制的解释。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期刊以“Onshore intensification of subtropical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s in a warming climate”为题,对...
    2025-03-03427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王国庆教授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林洪教授团队合作,在水产生物致病菌等病原的防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Nanodot-Inspired Precise Bacterial Gene Suppression in a Smart Hydrogel Bandage for Underwater Wound Healing”(智能创可贴中纳米点的精准细菌基因抑制在水下创伤愈合中的应用)和“Streamlining Bacterial Gene ...
    2025-02-27576
  • 本站讯2月,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薛长湖院士团队在细胞农业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利用可食性多孔微载体大规模生产肌肉和脂肪细胞微组织,用于3D打印培育鱼肉” (Scalable production of muscle and adipose cell-laden microtissues using edible macroporous microcarriers for 3D printing of cultured fish fillets)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
    2025-02-21635
  • 本站讯近日,由中国海洋大学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吴立新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Intensified Atlantic multidecadal variability in a warming climate”(《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在全球变暖下的增强》)为题发表于Nature Climate Change(《自然-气候变化》)期刊。研究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大西洋多年代际变率振幅增...
    2025-02-22646
  • 本站讯近日,深海圈层与地球系统前沿科学中心/物理海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吴立新院士团队在全球地表向下太阳辐射的历史和未来变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A long-term decline in downward surface solar radiation”为题,发表在National Science Review(《国家科学评论》,NSR)期刊。研究发现水汽对历史阶段太阳短波辐射减少的贡献与气溶胶相当。该成果由学校“青年英才工程...
    2025-02-14576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董双林教授团队在可持续水产养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果以“System-specific aquaculture annual growth rates can mitigate the trilemma of production, pollution an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in China”(水产养殖系统结构调整有助于缓解“产量-污染-二氧化碳排放”的三难困境)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Food(《自然·食品》)。水产养...
    2025-02-134117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敬一教授团队联合美国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Guihua Yu教授在下一代二次电池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和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将海水电解液与锌金属电极配对,因其本质安全、成本极低且水源无限,有望成为海上大储能最具可持续性的替代方案之一。然而,鉴于海水中存在氯离子和复杂阳离...
    2025-02-13834
  •   本站讯DNA N6-甲基腺嘌呤(N6-methyladenine, 6mA)已被报道参与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等关键生物学过程 [1-6]。然而,6mA与转录的关系在不同真核生物中表现出明显差异,其参与转录调控的具体机制尚未充分阐明。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作为一种重要的单细胞真核模式生物,已被报道含有较高的6mA水平,由甲基化酶AMT1(Adenine Methyltran sferase 1)催化,且6mA与转录存...
    2025-01-27435
  • 本站讯近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姜帅教授团队与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毛相朝教授团队联合德国马普高分子所Katharina Landfester教授,开发了基于酶催化反应的新型抗肿瘤纳米药物,研究成果以题为“Self-Sustained Biophotocatalytic Nano-Organelle Reactors with Programmable DNA Switches for Combating Tumor Metastasis”(具有可编程DNA 开关的自我维持生物光催化纳米反应器用于抑制...
    2025-01-24917
  • 本站讯DNA N6-甲基腺嘌呤(6mA)近年来在真核生物中陆续被鉴定和发现,成为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在人、小鼠、线虫、拟南芥及单细胞的四膜虫、衣藻和早期分化的真菌中,调控6mA的甲基化酶或去甲基化酶已被系统鉴定和研究[1-7],但有关6mA在真核生物中的功能和调控机理的探索才刚刚起步。2025年1月,学校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高珊课题组与南加州大学刘一凡课题组合作在PNAS(《...
    2025-01-17578

学校主页

要闻

回澜阁

>

精选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