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站讯 为认真落实2025年山东省全民国防教育工作安排,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加强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专题系列活动,推进培养青年学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有效提升国家安全意识。
10月16日下午,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部召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专题备课会”,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论述开展学习与备课活动。教研部主任董振娟教授主持备课会,总结教学经验,提升教学效果。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大中小学思政课,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一方面,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维度下开展教学,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衔接、整体推进的系统化教学思维模式,使青年学子不断获取新的知识营养,提升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百年校庆之际给海大全体师生重要回信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国海洋大学的特色和使命有机结合,贯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连雪晴围绕“纪念抗战胜利、坚定民族信念”开展专题教学活动。正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连雪晴老师在课堂上指出,爱国主义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从一九三一年至一九四五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这一伟大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伟大抗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奔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子,身处这一伟大的时代,更应当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奋勇争先,勇立潮头,为国家与人民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永祥教授带领中国海洋大学青年学子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展实践教学,以激励广大青年学子铭记历史、汲取精神力量。刘永祥教授指出,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中华民族近代苦难与觉醒的重要见证。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探索着救亡图存之道,“虽九死其犹未悔”。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刘公岛视察,强调:“要警钟长鸣,铭记历史教训,中国人要奋发图强。”今天,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新时代青年学子,要增强忧患意识,把自我的成长与祖国的命运深度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途中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中国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系列教学活动,立足特色,推进全过程爱国主义教育,使青年学子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之中培养知识与情感,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之中提升家国情怀,有效激发了青年学子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表示要深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胸怀蓝色梦想,矢志报国,服务人民。
文:刘永祥
编辑:刘君
责任编辑:赵奚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