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聚焦

海洋生命学院本科生在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中获佳绩

作者:谷慧文来源:海洋生命学院发布时间:2025-09-18

字体:

本站讯 近日,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结果正式揭晓,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由刘光磊教授指导,2023级生物科学(拔尖计划)本科生李睿琪、刘拓宇,2023级海洋科学(拔尖计划)魏子泰等组成的团队凭借“红树林‘石油克星’:莫氏蚜虫酵母生物表面活性剂MELs与非特异性过氧化物酶UPOs协同降解石油策略”项目,在大学生赛道创意组中脱颖而出,不仅斩获赛事佳绩,更被评为大赛“海洋十年”中国行动国际合作种子基金重点项目,彰显了学院在海洋生态修复领域的自主创新实力与国际认可度。

随着全球油气开采、运输与使用规模扩大,海洋石油泄漏事故频发,原油中的烷烃、多环芳烃(PAHs)等成分因疏水性强、难降解且具高毒性,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形成的油膜阻碍水体光照与气体交换,导致水生生物死亡;PAHs的生物累积性更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传统物理清理、化学分散剂等治理手段存在成本高、易引发二次污染等局限,亟需环境友好、高效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团队聚焦红树林这一独特生态系统,分离筛选出高效石油降解海洋酵母菌株Moesziomyces aphidis XM01,创新性构建“生物表面活性剂MELs+非特异性过氧化物酶UPOs”协同降解体系,为海洋石油污染治理提供了“绿色良方”。

此外,团队还设计出M. aphidis XM01集成式海上石油污染处理系统,集成太阳能-波浪能混合供能、石油富集、生物反应、实时传感监测、智能补料等功能,通过双浮体平台与模块化设计适应海上复杂环境,可实现油污原位、高效处理,关键传感器复用率超90%,较传统分批补料节省底物15-20%,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工程化支撑。后续团队将进一步结合人工智能与分子模拟技术,优化UPO酶工程改造,构建高效石油降解工程菌株,推动集成式处理系统的中试与规模化应用。

此次获奖是学院在服务推动本科生人才培养,推动海洋生态保护领域“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缩影,将持续支持此类兼具科学价值与应用前景的项目,培养更多服务海洋强国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全球海洋生态治理贡献更多海大力量。

据悉,联合国“海洋十年”(2021—2030)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球海洋科技合作倡议,由第75届联合国大会审议通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UNESCO)负责具体实施。首届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大赛是联合国“海洋十年”倡议下的重要活动,由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全球青年创新领袖共同体促进会共同主办。大赛启动以来,吸引了全球130多家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政府职能部门、科研机构、高校、企业、公益组织及青年团队的积极参与,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和实践价值的技术方案与示范项目。

文:谷慧文

编辑:谷慧文

责任编辑:赵奚赟

回澜阁
海大要闻